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3 23: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萍乡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 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漫画描绘的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一面回头看着国内上海、广州、汉口、北京各界的群众运动,一面对着帝国主义国家做着拒绝的手势。这幅漫画可用于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
C.北伐战争得到民众支持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强调农民战争一一城市暴动相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3.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4.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5.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例酌情况
图中的变化说明了中共
A.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革命道路重大改变
C.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D.革命策略适时调整
6. 1956年,毛泽东指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我们相信,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要做到的。”这反映出
A.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B.我国力图开拓外交新局面
C.中美共同面临来自苏联的压力 D.中美关系已经走向缓和
7. 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盂泰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的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A.人民群众投身“一五”工业化建设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工人阶级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D.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8.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g.gc/o,2010年的经济规模是1978年的20.5倍;中国对外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16.3%。这32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9.有学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集团,其农业生产中断了,文化和历史也一定随之中断。如曾经繁荣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还有古罗马以及美洲印加帝国的衰落、消亡,就与此有关。该学者强调的是
A.农业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基础 B.古代的世界文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C.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有自身特点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文明多元化
10.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利用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A.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 B.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
11.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表明
A.佃户和领主之间的契约关系失效 B.封建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C.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D.领主通过实物地租剥削佃户
12.《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嘶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几百个事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据此可知
A.文史互证决定历史研究 B.文学作品是第一手史料
C.文学作品能够还原历史原貌 D.文学创作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13.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还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并且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地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14.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0 1783年,下院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出现在下院的议事程序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这说明英国
A.宪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B.议会控制行政事务处理
C.限制王权传统的延续 D.国家监察体制不断调整
15.这一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反映和描绘生活,而在于相信人的思维具有塑造生活本身的力量和使命,以而形成了能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的分析批判的武器,进而推动了思想的世俗进程。材料中的这一运动,旨在
A.规划人类理性王国打破封建特权 B.揭示宇宙运行规律推动科学发展
C.实现人类自我觉醒追求人性解放 D.摆脱天主教会控制实现信仰自由
16. 1776年,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抨击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主张北美脱离英国独立三个月,《常识》发行12万册。这一舆论宣传
A.导致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 B.推动北美独立战争的发展
C.消除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有利于新兴民族国家统一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计52分,其中第1 7题1 2分,第1 8题1 4分,第1 9题1 2分20题1 4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时期,中共决定把“在农村中的组织,改名为农民会”,中共通过各种途径
开展宣传、发动和组织等工作,提升农民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和政治热情。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召开,会议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为了
能积极参加选举,消除他们在选举中不识字等顾虑,中共和边区政府想了很多选举办法,农
民采取投豆法、画图法、画杠法等参加选举。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各级
政府和干部的工作。
——摘编自张俊国《延安时期党的农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提出了系统的城市管理思想。党中央认为,城市
的中心环节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努力把消费型城市变成生产型城市。产业工人是生
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实现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城乡兼顾
互助成为当时城市管理的重要思想。同时,在各大城市政府还出面邀请若干人组成各界代表会成为政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事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党的城市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快速恢复和发展了城市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共经受住了执政的最大考验。
——摘编自莫岳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管
(l)根据材料一,概括陕甘宁边区推进民主政权建设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人的城市管理思想及其意义。(6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
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真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来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只有建立在统一基础之上的国家才能做到这点。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罗马帝国建立后,政治经济制度有了重大变化'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基础,罗马行省也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行省制建立的相同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行省制的差异并简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8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科学革命突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摘编自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民主思想的火种被移民传入北美。“五月花号公约”带来契约思想,特许状带来了政府必须保卫地方特权的思想。18世纪,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对英国自由的描绘、对法国政治黑暗的抨击,受到北美人的欢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对英国政制的研究,引起北美思想家的重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此时已相当流行。
——摘编自李永清《略论美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与“近代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史实具体阐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独立宣言》和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说明启蒙思想对18世纪北美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o(6分)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度封建运动。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 B D B D 6—10 B C A A B 11—16 C D C A A B
二、非选择题
17.(14分)
(1)举措:倡导成立农民会等群众性组织;广泛宣传,提升农民的政治热情;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创新方式开展农村民主选举(或改进工作方法);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任答3点即可,满分6分)
(2)管理思想:城市工作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城市管理要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城乡兼顾和互助合作;注重群众路线(或联系群众)。(任答3点即可,满分3分)
意义: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推动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为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或提供借鉴。(答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18.(14分)
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 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6分)
差异:秦汉: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3分)
罗马: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3分)
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2分)
19.(12分)
(1)关系: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学的进步,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2分,或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阐述: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宗教改革时期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独立宣言》体现了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等思想,坚定了北美人民独立的信念,促进了美利坚民族的觉醒,推动了北美走向独立(或答:《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3分)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为美国建国提供了理论指导,美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3分)
20.(12分)
看法: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五四运动诠释的多元性。(2分)
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同时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激进反传统运动,自然遭到文化保守主义派、有传统情结的人的批判和反对,认为它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是中国的一场灾难;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而“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说法具有合理性。由于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是各种力量合力推动的一场运动,这就决定了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对五四运动诠释与评价呈现出多元性。(10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