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吗(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游戏公平吗(一)》
下面,我按照“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把我的备课思路和设计,一一展开解说。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游戏公平吗(一)》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新教材根据新课标新增添的内容,属于概率这个大课题,它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七年级的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在本章中,学生将在“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情景体会概率的意义。在丰富的实际问题中认识到概率是刻画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学习一些计算概率的方法,并通过概率帮助自己作出合理的决策。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性,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我设计了切实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由转盘游戏引入,通过试验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开展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我以这个作为重点是因为只有掌握这几个事件,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判别一个游戏是否公平明白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其本质就是游戏双方获胜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2、难点: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掌握判断一个游戏对参加者是否公平的方法。我把这个作为难点,是因为无论在数学世界或是现实生活中不确定事件很多,无法预计的情况时常出现,我们只有体会出它的特点,才能很好的对事件做出较好的预计,完成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多来自市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好动好玩。这节课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前后知识也有相应的连接,在七年级的上学期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所以,这节课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趣的,在“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中会直接体会到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帮助自己作出简单的决策。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交流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开展游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弄明白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本质,并要求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所以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适当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解决疑难,使学生可以步步深入,让他们自己得出最后的结论,完成教学目标,另外还可以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在课堂上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参与游戏、大胆猜想、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自带骰子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一)融会旧识,贯通新知
判断下列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或不确定事件:(抢答)
1、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广告( )
2、我县每年都会下雨( )
3、明天的太阳从西方升起来( )
4、掷 两个骰子两个6朝上( )
5、异号两数相乘,积为正数( )
6、某种电器工作时,机身发热( )
设计意图:先复习旧的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的连接,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的内容并能融会贯通,采取抢答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有趣轻松的课堂上去,为下面游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游戏一:下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下面的游戏:
(第一二组派一名同学来作为甲方转动转盘A,第三四派一名同学作为乙方转动转盘B,看看最后哪方代表获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对游戏公平性进行判断分析,总结一些判断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这样的游戏设计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注意事项:因为本节内容是由游戏引入,所以在进行游戏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以便在游戏过程中确保游戏随机性的必要(如:必须自由转动转盘)。
(三)议一议:
1、在上面的这个游戏中,哪一方获胜了?如果两方互换转盘,你认为甲乙双方谁会获胜呢?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2、对于转盘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是 事件。
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是 事件。
3、若将规则第三条中的偶数改为奇数,你觉得这样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吗?不可能事件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回答以上问题时,小组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极积参与,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些问题设置,学生能在层层递进的启发中,精力集中,同时问题设置的又不是很难,学生回答起来较容易,使学生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顺利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讨论中,应该深入各活动小组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聆听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对游戏活动做一个简单的结论。
结论: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做一做:游戏二
全班同学以同桌二人为一组,分别作为甲乙方,老师给每一组发一个骰子,它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任意掷出骰子后,若朝上的数字是6,则甲获胜;若朝上的数字不是6,则乙获胜。
游戏结果总结:
1、代表甲方的同学获胜的机会大还是代表乙方的同学获胜机会大呢?
2、你认为游戏对双方公平吗?为什么?
3、这个游戏属于什么事件?它发生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试验数据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在这里一定要重视试验的作用,因为亲身经历试验是使学生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感受不确定性,建立随机观念的重要途径。
结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而小于1。
(五)练一练,看谁反应最快!(小组竞赛)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增加课堂情趣,活跃课堂气氛。
(六)课堂小结、作业、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什么收获呢?所学的知识能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总结,并结合一些哲理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反思,使得知识条理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人的一生充满了可能性,同时也教育激励学生,真正做到把思想教育寓于学科教学中,这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呜,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业:P100、习题4、1 1、2;思考题(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作业是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开放性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受。其中思考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追求,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板书设计:
游戏对双方公平 游戏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一、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而小于1。
设计意图:使知识条理化,突出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会归纳总结。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