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预测二)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2年4月5日上午,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黄帝拥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D.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2.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3.秦灭巴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不包括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推行蜀郡太守的办学经验
C.建立作为统治据点的城市 D.实行封建性质的税收制度
4.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5.右图是唐朝时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它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它体现了唐朝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兼容并蓄的气度
D.社会矛盾的尖锐
6.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以下考古发掘成果能够共同说明汉朝时期的重庆
A.经济发展迅速 B.重视教育事业
C.文化艺术昌盛 D.社会矛盾尖锐
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抨击了封建道德 D.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8.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30分至10时42分,急促的防空警报响彻重庆。每年6月5日拉响防空警报的举措在重庆已经持续了22年。这是为了纪念
A.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陪都 B.重庆人民的反特抗暴斗争
C.川军出川奔赴抗日前线 D.重庆大轰炸中的遇难同胞
9.下图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十八度线暴风雨”),此漫画寓意在于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中朝军民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两极格局下的动荡
10.右图是重庆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
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他地区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12.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被人传抄。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A.重视传承古典文化 B.法律体系比较健全
C.教育体系非常完善 D.国内商品经济发达
1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巧克力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
17世纪末研磨可可豆的场景 20世纪初的巧克力搅拌机
A.分工协作成为可能 B.巧克力的价格提升
C.农产品种类更丰富 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4.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格局
C.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D.文化多元化趋势
15.揭示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事物之间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下列前后事物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秦汉时期在重庆设置巴郡——享有盛誉的“堕林粉”
B.《论语》——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欧洲共同体——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9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0年,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几乎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32%,而德国只有13%的份额。但是,到1914年,英国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至14%,基本与德国相同。英国不愿接受相对于德国而言自身工业衰退的事实,两个经济强国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耗资巨大的海军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关系。国家间对抗的升级和民族觉醒酝酿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盟体系。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把战争看成是释放已持续多年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的突破口。当他们的政府宣布正式参战时,欧洲各国首都的民众在街头跳舞以示庆贺。但现实毁灭了人们对短时间内取胜的期盼,冲突很快陷入僵局,转化成消耗战,现代武器屠杀了成百万的士兵。甚至在民主社会,政府也采取了独裁统治,以调动持续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劳动大军的一部分。帝国纽带把亚洲、非洲和英联邦自治领上的数百万人都卷入战争,充当士兵和劳工。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x”;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3分)
A.1870-1914年,英国的工业产品总量大大下降,经济出现衰退。
B.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海军军备竞赛加剧不断激化英德矛盾,形成两大集团。
C.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2分)
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1—400 28 62% 17 38%
401—1000 32 71% 13 29%
1001—1500 38 57% 29 43%
1501—1840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的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元1501—1840年间的发展状况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并举一例相关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年轻的美国政府终于能够大展拳脚,在社会各个领域集中推动一场变革。这场变革从技术来讲,是在新能源的使用下,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在交流电,电灯和电话等推广下,加上新的机器制作模式出现,让美国拥有了比英国更高效的制造业。在领土来讲,西部大开发大大扩展了美国领土面积,随着联通东西大洋的铁路开通,航线、州际公路的出现,美国松散的架构被捆绑为一体,而更快的交通和通讯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最后,美国出现了大量中产阶级,推动了美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巨量资金使得美国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变革中。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使美国超越英国的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功。
——摘编自腾讯新闻《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取代英国霸主的核心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当今时代科技工作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1分)
18.(19分)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心系民生福祉】
材料一 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邓小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根据材料概括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治国理念,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3分)
【凝聚民族力量】
历史与现实中的长城 材料二 长城,历经两千多年持续营造,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总长度超过2.1万公里。 ——摘自新华社《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四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习近平 材料五 钢铁长城-阅兵式中的核导弹方阵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x”。(2分)
A.长城主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非物质存在。
B.上述材料中的钢铁长城指的是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3)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以上图文信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4分)
【胸怀家国天下】
材料六
图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图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4)开放包容是国家崛起的途径。观察上面两幅地图,简述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4分)
【伟大复兴之路】
材料七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945年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78年 实行改革开放
2021年 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5)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A 13.D 14.A 15.D
二、16.(1)x√ O
(2)“一战”的发生与当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和民众心理等众多因素有关;“一战”是巨大的消耗战,对人民生命财产、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任答一点即可)
17.(1)状况:公元1-1500年间,我国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2分)
结果:中国在近代阶段落后于世界。(1分)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1分)
(2)新能源的使用带动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西部大开发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美国出现大量中产阶级;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统一等。(4分,任答四点即可)
(3)创新具有核心地位: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注重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分,任答两点即可)
(4)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1分,围绕科技水平对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即可)
18.(1)治国理念:关注民生;以民为本。(1分,任答一点即可)唐太宗: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
(2)x√
(3)历史:长城在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实: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唤起民族觉醒,共同抗击外来侵略;长城是国防力量的象征,是高科技武器与人民解放军坚强意志的结合,共同铸就了捍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4分,一个角度2分)
(4)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范围广泛,连接亚洲和非洲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一带一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加强了亚非欧各洲的联系;为沿线合作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5)答案示例:
观点: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论述:1927年,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后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最终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大发展。
结论: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必须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观点示例:①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事例:改革开放、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②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等(事例: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的完成、改革开放、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③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事例: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的完成、改革开放、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重庆市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预测二)
(开卷 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 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 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2年 4月 5日上午,海内外的
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
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A.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黄帝拥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D.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2.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
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3.秦灭巴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不包括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推行蜀郡太守的办学经验
C.建立作为统治据点的城市 D.实行封建性质的税收制度
4.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资治通鉴》
“皇帝”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5.右图是唐朝时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它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
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它体现了
唐朝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兼容并蓄的气度
D.社会矛盾的尖锐
6.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以
下考古发掘成果能够共同说明汉朝时期的重庆
A.经济发展迅速 B.重视教育事业
C.文化艺术昌盛 D.社会矛盾尖锐
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抨击了封建道德 D.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8.2022 年 6 月 5 日上午 10 时 30 分至 10 时 42 分,急促的防空警报响彻重庆。
每年 6月 5日拉响防空警报的举措在重庆已经持续了 22年。这是为了纪念
A.重庆成为抗战时期的陪都 B.重庆人民的反特抗暴斗争
C.川军出川奔赴抗日前线 D.重庆大轰炸中的遇难同胞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下图是 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中的文字为“杜鲁门声明”和“三
十八度线暴风雨”),此漫画寓意在于
A.阐释解放战争的必要性 B.鼓舞中朝军民必胜斗志
C.呼吁世界人民团结反帝 D.抨击两极格局下的动荡
10.右图是重庆市行政区划简图,①、②
地区实行的不同于图中其他地区的基本
政治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
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新中
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12.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妇幼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被人传抄。据此可知
拜占庭帝国
A.重视传承古典文化 B.法律体系比较健全
C.教育体系非常完善 D.国内商品经济发达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巧克力生产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使得
17世纪末研磨可可豆的场景 20世纪初的巧克力搅拌机
A.分工协作成为可能 B.巧克力的价格提升
C.农产品种类更丰富 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4.华为创立于 1987 年,是全球领先的 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
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 19.7 万员工,业务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
30多亿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格局
C.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D.文化多元化趋势
15.揭示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果联系是
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事物之间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
的关系。下列前后事物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秦汉时期在重庆设置巴郡——享有盛誉的“堕林粉”
B.《论语》——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新青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欧洲共同体——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16题 5分,第 17题 11分,第 18题 19分,
共 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0 年,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几乎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总量的 32%,
而德国只有 13%的份额。但是,到 1914 年,英国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至 14%,
基本与德国相同。英国不愿接受相对于德国而言自身工业衰退的事实,两个经济
强国的关系由此变得紧张。耗资巨大的海军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
张关系。国家间对抗的升级和民族觉醒酝酿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盟体系。1914年,
欧洲主要列强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把战争看成是释放已持续多年的政治、社会和经济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危机的突破口。当他们的政府宣布正式参战时,欧洲各国首都的民众在街头跳舞
以示庆贺。但现实毁灭了人们对短时间内取胜的期盼,冲突很快陷入僵局,转化
成消耗战,现代武器屠杀了成百万的士兵。甚至在民主社会,政府也采取了独裁
统治,以调动持续战争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越来越多的妇女成为劳动大军
的一部分。帝国纽带把亚洲、非洲和英联邦自治领上的数百万人都卷入战争,充
当士兵和劳工。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
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x”;是上述材料信息没
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O”。(3分)
A.1870-1914年,英国的工业产品总量大大下降,经济出现衰退。
B.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海军军备竞赛加剧不断激化英德矛盾,形成两大集团。
C.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2分)
17.(11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年代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1—400 28 62% 17 38%
401—1000 32 71% 13 29%
1001—1500 38 57% 29 43%
1501—1840 19 4% 453 96%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公元 1—1500年间和公元 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
分别呈现出的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公元 1501—1840年间的发展状况
导致了怎样的结果,并举一例相关历史事件。(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材料二 年轻的美国政府终于能够大展拳脚,在社会各个领域集中推动一场变革。
这场变革从技术来讲,是在新能源的使用下,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进步,
在交流电,电灯和电话等推广下,加上新的机器制作模式出现,让美国拥有了比
英国更高效的制造业。在领土来讲,西部大开发大大扩展了美国领土面积,随着
联通东西大洋的铁路开通,航线、州际公路的出现,美国松散的架构被捆绑为一
体,而更快的交通和通讯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贸易和工业的发展。最后,美国出
现了大量中产阶级,推动了美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巨量资金使得美国有更
多资源投入到变革中。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使美国超越英国的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功。
——摘编自腾讯新闻《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取代英国霸主的核心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
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
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
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
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当今时代科技工作的特点。(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1分)
18.(19分)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心系民生福祉】
材料一 唐太宗:“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腹,腹饱而身毙。”邓小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1)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根据材料概括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治国理念,
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3分)
【凝聚民族力量】
历史与现实中的长城
材料二 长城,历经两千多年持续营造,涵盖春秋战国、秦、汉、唐、明等 12
个历史时期,总长度超过 2.1万公里。
——摘自新华社《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材料四 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
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
不息的根脉。
——习近平
材料五 钢铁长城-阅兵式中的核导弹方阵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
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不正确,请在答题卡上的括号内填“x”。(2分)
A.长城主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非物质存在。
B.上述材料中的钢铁长城指的是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3)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以上图文信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不同
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胸怀家国天下】
材料六
图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图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4)开放包容是国家崛起的途径。观察上面两幅地图,简述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的表现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4分)
【伟大复兴之路】
材料七 近现代中国历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945年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1978年 实行改革开放
2021年 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5)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
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C 5.C 6.C 7.B 8.D 9.B 10.C 11.C 12.A 13.D 14.A
15.D
二、16.(1)x√ O
(2)“一战”的发生与当时欧洲的民族意识和民众心理等众多因素有关;“一
战”是巨大的消耗战,对人民生命财产、世界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任答一点即可)
17.(1)状况:公元 1-1500 年间,我国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地
位;公元 1501—1840 年间,我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2分)
结果:中国在近代阶段落后于世界。(1分)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
(1分)
(2)新能源的使用带动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西部大开发扩展了美国的领土;
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美国出现大量中产阶级;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联邦政府
的统一等。(4分,任答四点即可)
(3)创新具有核心地位: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注重国家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2分,任答两点即可)
(4)科技发展水平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1 分,
围绕科技水平对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即可)
18.(1)治国理念:关注民生;以民为本。(1分,任答一点即可)唐太宗:轻徭
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邓小平: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1分,任答一点即可)
(2)x√
(3)历史:长城在古代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
慧的结晶。现实:长城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唤起民族觉醒,共同抗击外来
侵略;长城是国防力量的象征,是高科技武器与人民解放军坚强意志的结合,共
同铸就了捍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4分,一个角度 2 分)
(4)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范围广泛,连接亚洲和非洲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
“一带一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加强
了亚非欧各洲的联系;为沿线合作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等。(2分,任答两点
即可)
(5)答案示例:
观点: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论述:1927年,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
立根据地的序幕,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成功。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先后
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最终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大发展。
结论: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必须不断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观点示例:①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事例:
改革开放、审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②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等(事例:中国共
产党成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的完成、改革开放、审
议通过《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③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事例:中国共产党成
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的完成、改革开放、审议通过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