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中考历史预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陕西省中考历史预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4 07: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C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春秋战国时期,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存在着区域差异,这一差异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为改变这种状况,秦始皇 ( )
A.设立郡县制 B.建立皇帝制度 C.统一文字 D.颁布“推恩令”
2.有学者认为:“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
A.统一思想 B.以法治国 C.顺应自然 D.选贤任能
3.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各民族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历史。下列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实,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4.“‘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一纸奴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条约在此签订,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材料中的“条约”使(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6.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召开的。毛泽东在大会报告中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该次会议 ( )
A.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论断
C.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7.如图(一辈子第一回),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无论时光怎样流逝,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9.封君封臣制是封建时代欧洲的重要制度,下列对其阐述正确的有 ( )
①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
②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③封臣与封君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工业革命使交通有了巨大发展,下列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有 ( )
①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②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③美国福特汽车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拿破仑法典》:“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除法律规定的之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这些条款保证了农民从封建阶级那夺取土地的合法所有权。这表明《拿破仑法典》 ( )
A.肯定了英国宗主国地位 B.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C.重构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D.促进了美国摆脱殖民统治
12.“一方面,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了…”该材料评价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D.苏联模式的利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既继承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也继承了历史上周边民族活动的领地,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对边疆各民族直接进行行政管理。
(1)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西汉对抗图A中① (民族政权)的高潮,经此一役,这一政权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1分);唐太宗时, (人物)(1分)入藏,促进了图B② (民族政权)(1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图C相关国家在公元前2世纪的扩张过程中,导致被征服地区的大量人民变为奴隶,公元前73年, (人物)发动奴隶起义。(1分)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的表现。(2分)简述清朝“开疆拓土”的历史意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后果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新航路的开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摘编自杨凤霞《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某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
(1)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谁?(2分)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灾难的发生。当1914年6月的“枪声”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
①1914年6月的“枪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灾难”对欧洲的影响。(2分)
材料三:
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于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签字国赞同协同作战,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以美英苏中四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形成,实际预示着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诞生。 ——摘编自徐蓝《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②材料三图片中的史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2分)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重要意义。(2分)
(3)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2分)
15.(15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3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幅漫画反映的侵华事件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0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2)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2分)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2分)
材料三:2021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日领导人联合声明涉华消极内容答记者问。发言人说,台湾、钓鱼岛都是中国领土。涉港、涉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美日联合声明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日表明严正立场。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现代外交变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预测卷(二)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D C A C D A C B D
13.(1)匈奴;(1分)文成公主;(1分)吐蕃;(1分)斯巴达克。(1分)
(2)表现:册封达赖和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历史意义:加强了边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了边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汉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认识:历史上我国各民族间和平发展是主流;民族交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应该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政策。(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航海家”:哥伦布。(2分)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世界市场的雏形逐步形成;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推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历史事件:萨拉热窝事件。(2分)
影响: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力量。(2分)
②影响:美、英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分)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预示着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诞生。(2分)
(3)国际组织:联合国(1分)。方法: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积极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坚持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2分)
15.(1)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分)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成就: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2分)
构想:“一国两制”(2分)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4)认识:①一切外交活动的出发点在维护国家利益;②国家综合国力是影响国家外交事业的主要因素;③旧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制;④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