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C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原创模拟预测卷(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
A.国家产生 B.社会转型 C.政权分立 D.文明起源
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 ( )
A.使出身门第高的人有机会参政
B.缩小了选拔官吏的范围
C.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漫画诙谐幽默,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下边漫画反映了( )
闭关锁国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4.下图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5.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该材料反映的事件取得胜利的表现有 ( )
①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②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罢工
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④释放被捕学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人数超过了太平洋战场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投降人数的总和。这些史实说明中国战场 ( )
A.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B.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前提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军民伤亡惨重
7.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 )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成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③段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
A.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 B.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
C.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D.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
9.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涌现出了“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
A.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10.哈蒙德在《希腊史》中提及:“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统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的妇女也被排除在民主的殿堂之外。”由此可见,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
A.西方民主之源 B.少数奴隶主的民主 C.多数人的民主 D.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1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请从时空观念角度为下列图片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
起义车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克伦威尔在战场上 英军向美军投降 攻占巴士底狱
A.封建制度的覆灭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12.“一方面,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了…”该材料评价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D.苏联模式的利弊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计3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王安石的改革分为三大类别: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他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 王安石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整个国家才能强盛。 他需要人民健康、富足,同时愿意为国家利益服务。
———摘编自(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1)公元前 年(1分),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图A反映的变法内容是 (1分);图B中人物服饰均为峨冠博带、长袍宽袖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实行了 (改革)(1分); 世纪,图C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的变法理念。(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是如何“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改革对你的启示。(2分)
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后果是殖民制度的建立。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在各国专制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并对当地人民进行残暴的殖民征服和掠夺。……新航路的开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摘编自杨凤霞《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某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
(1)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谁?(1分)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灾难的发生。当1914年6月的“枪声”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
——摘编自(英)C.A.贝利《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
①1914年6月的“枪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灾难”对欧洲的影响。(2分)
材料三:
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6个抗击法西斯的国家于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签字国赞同协同作战,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以美英苏中四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形成,实际预示着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诞生。 ——摘编自徐蓝《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②材料三图片中的史实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2分)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重要意义。(2分)
(3)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哪一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各国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2分)
15.(15分)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是在哪一口号下创办的?(2分)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2分)
【工业建设的探索】
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3)根据材料三表格,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2分)我们在对材料三图片中的天津盛锡福帽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一创造性举措?(2分)
【改革开放的尝试】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分)综合上述材并结合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2分)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原创模拟预测卷(六)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A C A C C C B B C D
13.(1)356;(1分)统一度量衡;(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11。(1分)
(2)理念:只有重视普通民众的利益,才能实现国家强盛。(2分)做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促进农业发展。(2分)
(3)启示:只有改革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前进;改革要结合国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需要
有统治者的政治支持;改革要全面、彻底,全方位进行。(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
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航海家”:哥伦布。(1分)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世界市场的雏形逐步形成;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推动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历史事件:萨拉热窝事件。(2分)
影响: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欧洲的殖民力量。(2分)
②影响:美、英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分)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预示着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诞生。(2分)
(3)国际组织:联合国。(2分)
方法:尊重各国的主权和独立;积极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坚持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15.(1)通商口岸:厦门。(1分)变化。广州港一个独立的对外贸易港口变为殖民地性质的港口;广州港贸易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2分)
(2)条约:《马关条的》。(1分)原因: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需要,维护国家主权的意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通商口岸对商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分)
(3)指导方针: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团结一致向前看。(2分)特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从经济开放到文化交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格局;形成了开放型经济体系。(2分)
(4)内容: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分)措施:优化区或开放布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2分)认识: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引进外资,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