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C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预测卷(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笔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道选择题,每题2分,计24分)
1.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向游客介绍“医圣”的哪一部作品 ( )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2.“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材料表明了丝绸之路的意义是 ( )
A.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C.加强中外之间物种的流通
D.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3.“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通判 C.实行刺史制 D.废除丞相
4.媒体是我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阵地,曾对五四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解放阵地是 ( )
A. B.
C. D.
5.如果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主题去研究,最恰切的主题是( )
A.工业化探索 B.近代史探索 C.近代化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6.如图反映的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促成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B.清末新政中设立了农工商总局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指出,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这一光辉起点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8.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中国近代国情,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走了一条正确建设道路是 (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城市暴动、“阶级斗争为纲”
C.工人运动、自力更生
D.“工农武装割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9.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跑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④中国梦已经实现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科技成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下列是我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按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辽宁舰”交接入列
③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11.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场“历史性变革”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日趋激烈
12.《二战秘史》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力景的协调与合作”开始于 (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联合国正式成立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西汉强盛后,汉武帝组建骑兵队伍大举反击的少数民族政权 位于图A中①处;(1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② 政权最高统治者和亲,促进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1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 ”;(1分)图C人物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 ”。(1分)
材料二:元朝的民族交融并不是 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 体格局》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民族交融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相对封闭的区域性为主的发展状况被打破……随之,海路大通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陆路交往,世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进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商业贸易、人口迁移等出现了空前的“哥伦布大交换”。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3分)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西、葡两国屠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
①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拓展方式。(2分)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著《帝国的时代:1875-1914》
②材料三示意图反映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怎样的地位?(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全球体系”的特点。(1分)
材料四: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为新兴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旧殖民体系瓦解后,旧殖民主义以新的方式存在,阻碍了新兴国家的发展。新兴国家要走上真正的民族复兴之路,就必须彻底摆脱殖民主义束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殖民体系虽然瓦解了,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道路仍不平坦的原因。(2分)你认为新兴国家怎样才能实现“民族复兴”?(2分)
15.(15分)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革命浪潮】
材料一:
湖北军政府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1)湖北军政府的成立与哪次起义相关?(1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的表现。(1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
【道路选择】
材料二:
八七会议会址 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在朱、毛红军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之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湘鄂西、鄂豫陕等根据地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2)指出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有利条件。(2分)
【开创新纪元】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当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还不成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2月公布了选举法。地方各级人大的逐步召开,选举产生了560余万名基层人大代表,16680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人大代表以及1226名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3)材料三图A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分)
【走向新时代】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4)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1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程有何感悟?(2分)
2023年陕西中考历史预测卷(一)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D C C D C D A A B C
13.(1)匈奴:(1分)吐蕃:(1分)天可汗:(1分)查理曼帝国。(1分)
(2)特点:具有双向性;具有主动性;在长期交往中自然形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3)认识: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民族交融的形式多种多样;民族交融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技术条作:造船技术提高,航海水平发展:欧洲地理学的发展(地圆学说盛行);指南针的应用等。(3分)表现;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放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人口和物种出现大迁移,商业贸易更加活跃,世界市场开的现。(2分)
(2)①拓展方式:进行殖民撩夺;通过殖民战争确立殖民霸权,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的土地和人口。(2分)
②地位:世界工厂(成世界易中心)。(1分)特点,全球体系由欧美列强主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落后。(1分)
(3)原因:很多亚非拉国家只是获得了政治独立,世界上仍然存在的不合理的旧的经济秩序对这些国家不利:大部分亚非拉国家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它们需要继续依懒外国,受制于人。(2分)做法;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彻底摆脱殖民主义束缚,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等。(2分)
15.(1)起义:武昌起义。(1分)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分)
(2)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2分)有利条件: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南方地区根据地数量众多,发展到相当规模;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分)
(3)事件:新中国成立。(2分)特点:与当时国内形势密切相关;以法律为依据;自下而上的层层递进选举。(2分)
(4)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分)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