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12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1.蓝细菌是一类古老的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核仁,但是可以合成核糖体
B.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
C.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
D.没有复杂细胞器,但细胞膜和核糖体构成蓝细菌的生物膜系统
2.合理均衡的膳食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据下表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食物(100g) 能量(kJ)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① 880 6.2 1.2 44.2
② 1580 13.2 37.0 2.4
③ 700 29.3 3.4 1.2
A. 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② B. 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
C. 青少年应均衡摄入①、②和③ D.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可供能
3.农药残留速测卡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蔬菜、水果表面的有机磷农药。速测卡有“红片”、“白片”。原理如下:胆碱酯酶可催化靛酚乙酸酯(红色)水解为乙酸与靛酚(蓝色),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检测时,将一定量的待测蔬菜剪碎,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纯净水;用滴管吸取适量液体滴加到速测卡“白片”上;一段时间后,将速测卡对折(如图所示),用手捏住,使“红片”与“白片”叠合;根据“白片”的颜色变化判读结果。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速测卡“白片”部分含有胆碱酯酶
B.“白片”呈现的蓝色越深,说明蔬菜表面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越多
C.若环境温度较低,“红片”与“白片”叠合后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D.每批测定应设加清水的空白对照卡
4.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基础上,有人做了补充实验:用药物抑制细胞能量转换和蛋白质合成途径,对膜蛋白运动没有影响。但是当降低温度时,膜蛋白的扩散速率降低至原来的1/20~1/10。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膜蛋白的合成不影响其运动B.膜蛋白的运动不需要消耗ATP的能量
C.温度不影响磷脂分子的运动D.膜蛋白的扩散与磷脂分子运动相关
5.如图,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新冠病毒、大肠杆菌体内b均为4种
B.若m为尿嘧啶,则b水解得到三种物质
C.小麦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的a不一定是脱氧核糖
D.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6.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B.稻田定期排水的目的是防止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细胞造成毒害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主要是为了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7.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实验小组研究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见如表。下列关于实验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分组 细胞特征 核DNA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 吞噬细菌效率
对照组 均呈球形 59.20% 4.61%
实验组 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 9.57% 18.64%
A. 细胞的形态变化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 有9.57%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
C. 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会恢复成球形 D. 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溶酶体增多有关
8.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取酵母菌培养液加斐林试剂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乙瓶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以检测CO2的产生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9. 下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D. 过程①产生[H],过程②消耗[H],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10.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受体多为糖蛋白,糖蛋白是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经糖基转移酶催化将糖基团附加到蛋白质上形成的物质。在动物病毒囊膜上也有糖蛋白,某些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通过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而侵染宿主细胞。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可参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其他大分子间的相互识别
B.在糖基化成为较成熟蛋白质的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
C.动物病毒囊膜上的糖蛋白可能在宿主细胞的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形成
D.抑制宿主细胞中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
11.关于酶及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利用淀粉酶、淀粉和斐林试剂设计实验
B.探究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淀粉、蔗糖和碘液设计实验
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加底物→调pH→加酶→混匀→观察
D.探究酶的高效性,因作用机理不同,加酶组比加FeCl3组产生的气体量多
12.着丝粒蛋白F(CENPF)参与纺锤丝附着位点的组成,与染色体的运动和分离密切相关。
CENPF在有丝分裂前期大量增加,末期迅速降解,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CENPF缺失会导致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B.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粒的整齐排列与CENPF有关
C.抑制CENPF基因表达会导致细胞周期延长
D.CENPF迅速降解离不开细胞内溶酶体的参与
13.下图为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从肠腔中吸收葡萄糖并运输葡萄糖至组织液中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通过载体1和载体3的运输方式不同
B.载体1运输葡萄糖和运输Na+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C.载体1和载体2运输Na+的方式不同
D.载体2具有ATP酶活性。能够水解ATP,为运输Na+和K+提供能量
14.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训练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后肌肉中乳酸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ATP主要在细胞质基质生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15.将某种植物置于高温环境(HT)下生长一定时间后,测定HT植株和生长在正常温度(CT)下的植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50 ℃时HT植株能积累有机物而CT植株不能
B.HT植株表现出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
C.两组植株的CO2吸收速率最大值接近
D.35 ℃时两组植株的真正(总)光合速率相等
16.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B.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C.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点
D.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二、填空题(共60分)
17.(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可以组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据图回答:
①a →A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反应;a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试剂检测A物质,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
②小分子c的名称为__________,C1在细胞中分布的主要场所为__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UBIADI是多种细胞的内质网驻留蛋白。为了确定哪部分氨基酸序列决定UBIADI的胞内定位,研究者分别去除UBIADI蛋白N端前20、40、45、50、55、60、65、70、75个氨基酸,发现只有切除前端75个氨基酸的UBIADI蛋白无法定位于内质网。此结果说明影响UBIADI蛋白定位到内质网的氨基酸序列分布于UBIADI蛋白N端第________个氨基酸(填范围)。(2分)
(3)人的血红蛋白是由57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两条α肽链及两条β肽链(α肽链和β肽链不同)。下图表示β肽链一端的部分氨基酸排列顺序,由图可知一分子血红蛋白中至少含有 个羧基。β链中含有半胱氨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S,则其R基由_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构成。在该血红蛋白彻底水解的过程中,需要_____个水分子。
(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I、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CFTR蛋白功能异常。图1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模型,图1中的2是____________(写出名称),图2中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__决定的。根据图1判断,________(A/B)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2)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能荷=(ATP+1/2ADP)/(ATP+ADP+AMP)其中的AMP为腺苷一磷酸。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数值在0~1之间,大多数细胞维持的稳态能荷状态在0.8~0.95的范围内。细胞跨膜运输氯离子时,能荷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
II.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_____(填编号)。
(2)图b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中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可能存在哪几种情况:_____。(2分)
(3)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填“高”或“低”)。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填“升高”或“降低”)。
③甲-戊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_____。
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
(1)胰脂肪酶可以通过_______作用将食物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为研究板栗壳黄酮的作用及机制,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科研人员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
①图1曲线中的酶促反应速率,可通过测量________(指标)来体现。
②据图1分析,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________作用。
(3)图2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_____性。图2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两种推测的机理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______(选填“B”或“C”)。
(4)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铜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3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效率最高的pH值约为_________。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要探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______。(2分)
20.(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RuBP)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结合后经一系列反应释放CO2,称为光呼吸(如下图)。向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光呼吸抑制剂SoBS溶液,相应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呼吸强度(见下表)。光合作用强度用固定的CO2量表示,SoBS溶液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
(1)光呼吸中C5与O2结合的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 中。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稻,突然停止光照,叶片CO2释放量先增加后降低,CO2释放量增加的原因是 。
(2)光呼吸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会损耗25%~30%的光合产物。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水稻催化光呼吸的多种酶基因转移到叶绿体内并成功表达,在叶绿体内构建了光呼吸支路(GOC支路),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其原理是 。(3分)
SoBS浓度/(mg·L-1)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光合作用强度/(CO2 μmol·m2·s-1) 18.9 20.9 20.7 18.7 17.6 16.5 15.7
光呼吸强度/(CO2 μmol·m2·s-1) 6.4 6.2 5.8 5.5 5.2 4.8 4.3
(3)与未喷施SoBS溶液相比,喷施100 mg/L SoBS溶液的水稻叶片吸收和放出CO2量相等时所需的光照强度 (填“高”或“低”),据表分析,原因是 。
(4)光呼吸会消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抑制光呼吸以增加作物产量。为探究SoBS溶液利于增产的最适喷施浓度,据表分析,应在 mg/L之间再设置多个浓度梯度进一步进行实验。
(14分)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其根系较浅,土壤干旱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箭竹出笋率降低并引起竹叶脱落甚至死亡,造成大熊猫食物短缺。土壤中施加磷肥,可以缓解干旱对箭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为研究其机理,进行如下实验。
(1)分析图1数据可知:
①未施加磷肥的情况下,干旱导致葡萄糖在箭竹根细胞的___________中分解的丙酮酸减少,进而丙酮酸进入_________分解产生的减少。
②干旱导致根细胞中的含量________。会破坏生物膜上的脂质分子,导致__________膜的完整性受损,减少大量能量释放。
(2)H酶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关键酶,S酶可以清除,图2为两种酶活力测量的结果,据图可知,正常情况下施加磷肥对H酶及S酶的活力的影响____________(填显著或不显著)。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施加磷肥能延缓干旱对根细胞造成伤害的原因:一是提高_______________,加快有氧呼吸;二是提高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对膜的损伤。
答案第1页,共2页茂名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
1-6 DAB CBD 7-12 DADB CA 13-16 BCDC
17、(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① 脱水缩合
双缩脲 紫色 ② 核苷酸 细胞核
71-75 (2分) (3) 8 C、H、S 570
18 I、(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 CFTR蛋白(答具体才得分) A
降低
II.(1) 原生质层 2、4、5
(2)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2分)
(3) ① 高 ② 降低 ③ 乙
1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催化
(2) ① 单位时间内甘油、脂肪酸的生成量 ② 抑制
(3) 专一 B
(4) ① pH、板栗壳黄酮 ② 7.4 大
③ 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2分)
(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基质 光照停止,产生的ATP、NADPH减少,暗反应消耗的C5减少,C5与O2结合增加,产生的CO2增多
(2)乙醇酸可在叶绿体内分解为CO2,,提高了叶绿体中CO2的浓度:一方面使CO2在与O2竞争Rubisco酶中有优势,使光呼吸减弱;另一方面光合作用原料增多,促进光合作用 (3分)
(3)低 喷施SoBS溶液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增加,光呼吸释放的CO2减少,即叶片的CO2吸收量增加、释放量减少。此时,在更低的光照强度下,两者即可相等
(4)100~300
21、(14分,每空2分)
(1)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升高 线粒体内
(2)不显著 (3) H酶的活力,增加丙酮酸的含量 S酶的活力,降低H2O2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