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盘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4:17:10

文档简介

3题号
答案 D C D C C C D B A B
题号
答案 D C B D D D A D D B
盘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生物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21题:除标注外,每题1分,共10分
生产者 CO2 ②③④ 鼠的同化量
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分)
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 (2分)
负反馈 种间关系
22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6分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循环
(3)整体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科学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使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分,答出任意1点给1分)
23题:每题2分,共14分
(1)淀粉 氮源、水和无机盐 稀释涂布平板法
(2)碘液 淀粉遇碘液变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3) C
(4)过期的抗生素或者电池中的有害物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4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①④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脱分化和再分化 浓度、比例
(3) 3 只有杂种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糖代谢和分裂 (2分)
(4)抗病基因发生突变(含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 (2分)盘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处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 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蜻蜓幼虫与水螅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的运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4.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生产者、甲、乙、丙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5.为探究落叶是不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选出落叶和土壤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
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
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
6.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昆虫、鱼类、哺乳类传递信息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块弃牧的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弃牧的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弃牧的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D.一块弃牧的草地通过管理提高了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8.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即可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
B.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
C.生态足迹的值越高,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就越轻
D.开车出行相比步行、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都会增大生态足迹
9.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后来在我国的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黄顶菊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
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基因多样性增加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包含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1.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12.下图为某地区设计的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该生态工程将废物变成资源,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13. 在制作发醇食品的学生实践中,控制发酵条件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发酵后期,尽管乳酸菌占优势,但仍有产气菌繁殖,需开盖放气
B.制作果酒的葡萄汁不宜超过发酵瓶体积的2/3,制作泡菜的盐水要淹没全部菜料
C.葡萄果皮上有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好葡萄酒后,可直接通入无菌空气制作葡萄醋
D.果酒与果醋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18-25℃,泡菜发酵时温度宜控制在30-35℃
14. 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牛奶制作过程中使用巴氏消毒法,杀死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B.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
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
D.接种工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燃烧层灼烧,以达到彻底灭菌
15. 下列是某同学分离高产脲酶菌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农田或公园土壤作为样品分离目的菌株
B.在选择培养基中需添加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C.适当稀释样品是为了在平板上形成单菌落
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
16.青霉菌处在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时,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目前已实现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关于该生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
B.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
C.选育出的高产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
D.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发酵罐不需严格灭菌
17. 废水、废料经加工可变废为宝。某工厂利用果糖生产废水和沼气池废料生产蛋白质的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产过程中,一定有气体生成
B.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主要来源于沼气池废料
C.该生产工艺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生产蛋白质
D.沼气池废料和果糖生产废水在加入反应器之前需要灭菌处理
18.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矮牵牛新品种,技术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是幼嫩叶片通过再分化形成的
B.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表现双亲的优良性状
C.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甲、乙的融合和细胞壁再生
D.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原生质体
19.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培须用适宜浓度的酒精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
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并阻止瓶内外的气体交换
C.诱导形成试管苗后,打开封口膜或瓶盖后,直接将试管苗移栽入土
D.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以通过器官发生的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
20.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马铃薯是重要粮食作物,其普通栽培种是同源四倍体,这使得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变得十分困难。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了可行的育种方案。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C.可以利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
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填组成成分);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    形式存在,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填序号)。
(2)图2中,字母A代表的是: 。
(3)在一个草场上,只有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由此可知,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

尽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交织在一起,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 。
(5)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    ,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2.(6分)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
(2)图示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该农业生态系统由于 ,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5)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至少答2点)
23.(14分)学生食堂餐厨垃圾集中,便于收集,而且成分相对简单,以淀粉为主,因此容易进行生物降解和利用。为筛选高效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研究人员将餐厨垃圾中杂质和骨头挑出后加入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制备餐厨垃圾浸出液,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1)如上图,将餐厨垃圾中的能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筛选出来的 X 培养基应添加 为唯一碳源,此外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有 等。该过程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
③过程加入的显色剂是 ,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
观察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三种菌落及其周围透明圈的状况,测量菌落直径和透明圈的直径,结果如下表所示:
菌落 菌落直径/mm 透明圈直径/mm
A 12.3 14.6
B 13.3 27.3.
C 4.3 12.3
其中, (填" A "" B "或" C ")菌落的菌种产淀粉酶的能力最强。
若垃圾分类不当,在餐厨垃圾中混入过期的抗生素或者电池等,将不利于微生物的分解,
原因是 。
24.(共10分)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疣粒野生稻对该病具有高度抗性,但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有性杂交后代高度不育。已知 X 射线照射会使水稻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糖代谢过程正常,化学试剂 IOA 处理后水稻细胞的糖代谢过程被抑制但细胞分裂功能正常。研究人员为了将疣粒野生稻的抗病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进行了相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过程 (填序号)表示脱分化阶段,获得杂种植株的技术为 ,其优势在于打破生殖隔离, ,培育作物新品种等。
(2)诱导杂种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时,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二者是启动细胞分
裂、 的关键激素,它们的 等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3)若仅考虑原生质体两两融合,理论上通过过程③可得到 种细胞,但能形成愈伤组织的一定是杂种细胞,原因是 。
(4)通过抗病实验检测发现,极少数杂种植株没有抗病性,推测其原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