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2、农业的分布及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水旱灾害的原因等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重点 1、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的原因。2、农作物的分布
难点 水害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定向导趣 通过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问题来导入印度的气候。 学生回顾。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自学导疑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的气候类型? 有什么特点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指点迷津 展示课件“亚洲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总结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 展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给学生讲授分析图的技巧,最后总结气候特点。 展示“一月和七月季风图”在黑板上画出表格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重点讲授季风 名称源地吹向风向性质降水情况夏季风冬季风
展示水旱灾害的图片,分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展示农作物分布图和地形,气候图,讲授水稻、小麦的特性,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示“绿色革命”资料,思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并找出“绿色革命”重要措施。 印度农业革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征,让学生总结,展示总结结果,最后老师总结 1、先让学生共同完成表格,老师在重点讲授季风的吹向和风向及性质,总结季风的降水特征 2、教师指导,让学生总结季风的不稳定性,最终得出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角色扮演(讨论完成): (1)如果自己是印度的水利部部长,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情? (2)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表格,小组展示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手中的资料进行解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是个人经验交流、树立正确认知的过程。。 水旱灾害是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救常识,学会一些终身受用的能力。
群学导思 学生完成表格,展示“一月和七月季风图”全班同学出谋划策 小组合作“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完成表格, 学生短时间思考发散思维,出谋划策,请几个自愿上黑板的同学展示结果 小组合作 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对学生自主处理整堂课的知识,效果更好。
检测导效 1、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2、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全年高温多雨 B.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 C.全年气温高,但降水量偏少,气候较干旱 D.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作业设计 1、设计有关保护环境的漫画,并写温馨的语言。2、配套练习作业
(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板书设计 (
气候类型
) (
气候特征
) (
降水量过于集中
) (
水旱灾害频繁
) (
季风很不稳定
) (
农业分布
) (
绿色革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