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4.刷子李
本课选自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本课选自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奇人异事。
这个人为什么叫“刷子李”?
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氏,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原文第1自然段
拿手的行当
姓氏
+
天津人说法:
粉刷技艺高超的姓李的人
——刷子李
泥人捏得很好的姓张的人
——泥人张
风筝扎得很棒的姓林的人
——风筝林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1
2
思考: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并批注: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技术高超的语句。
直接描写
动作优雅、熟练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刷子李能有高超的技艺,是日积月累、艰苦磨炼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想有一技之长,就必须勤学苦练,坚持不懈。
本课和第13课相比,《刷子李》在写法上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有对人物的直接描写。
不同:第14课主要以侧面描写的方法(曹小三的反应)写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而且本文是完整的小说,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引人入胜。
一、对师傅的技艺,曹小三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试着填一填吧!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 ),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佩服得( )。师傅刷完后,他却突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最后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小心烧出来的小洞时,对师傅( )。
崇敬至极 五体投地 半信半疑 大失所望
半信半疑
五体投地
大失所望
崇敬至极
1.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曹小三,是为了衬托刷子李的绝活名副其实。( )
2.课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3.文中四次写“黑衣服”,是为了突出刷子李的独特。
( )
4.曹小三明白了要扎扎实实练习手艺,还要精益求精。
( )
二、回顾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
×
√
√
我会写
对比
直接描写
动作优雅、熟练
侧面描写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