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测试题
《青藏地区》
一、单选题
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4题。
1.青藏地区的农业属于( )
A.雨水农业 B.灌溉农业 C.河谷农业 D.绿洲农业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交通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4.西藏特产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西南 B.高寒缺氧 C.知名度低 D.交通不便
5.关于三江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面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的背面,它的背景图片是( )
A.布达拉宫 B.长城
C.龙门石窟 D.故宫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7-9题。
7.三江源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造成“中华水塔”水源减少的人为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 B.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
C.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气候干旱,降水逐年减少
9.针对目前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注:种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10-12题。
10.三江源地区有着的众多湖泊,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其表现为( )
A.①冻结②消融③蓄水④补给河流 B.①消融②冻结③蓄水④补给河流
C.①消融②冻结③补给河流④蓄水 D.①冻结②消融③补给河流④蓄水
11.三江源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因为( )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为高寒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热量条件
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独特的高原气候,孕育了高寒生物
③南临太平洋,终年降水丰富,为高寒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条件
④位于大江大河发源地,湖泊、沼泽众多,高寒生物种类丰富多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
①维护国家生态安全②建设美丽中国③以发展地区经济为主④促进人地和谐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春耕时间不同。图为我国春耕时间分布示意图及某区耕景象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题。
13.图示春耕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春耕的时空分布有所不同,其中( )
A.甲地区春耕多在盆地中央 B.乙地区春耕多在河谷地带
C.丙地区春耕2月下旬开始 D.丁地区春耕开始时间最晚
二、解答题
15.读我国青藏地区略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盆地:A ,城市:B ,湖泊:C ,铁路:D 。
(2)图中E、F、G三条河流,表示雅鲁藏布江的是 。
16.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该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类型。
(2)列举两例本地区优势资源。
(3)图中阴影区域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区域,国家已在此地建立了 自然保护区,图中青藏铁路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没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4)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所产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分析其主要原因。
(5)专家建议大力发展西藏地区的旅游业。你是否赞成这一建议?试简要说明理由。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上世纪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图1示意三江源地区山河分布,图2为环保人士与野牦牛的“对话”。
(1)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 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国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2)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地势高对气温及动、植物的影响。
①对气温: ;
②对动、植物: 。
(3)环保人士在三江源地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为还野牦牛一片生存空间,我国政府及环保人士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案
1.C 2.B 3.C 4.D 5.B 6.A 7.D 8.B
9.D 10.B 11.D 12.B 13.D 14.B
15.
(1)柴达木盆地 拉萨 青海湖 青藏铁路
(2)G
16.
(1)自然地理特征为高寒;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
(2)太阳能资源,地热资源;
(3)三江源;高寒,冻土,缺氧;
(4)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5)赞成,西藏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有利于将西藏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赞成,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导致人口聚集,产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17.
(1)黄 藏
(2)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以耐高寒的动植物为主
(3)寒冷、缺氧、昼夜温差大;易受野生动物袭击;多雪山、沼泽、河流等,行走不便
(4)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不法分子进入自然保护区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