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然界里有些树和天气“结缘”,被人们称为“气象树”。这些树的品种不同,但是都有预测天气的能力。
我国南方有一种名叫小叶红豆的树,睛天时,它的叶子是绿色的。如果将要出现寒冷的阴雨天气,这种树的树冠下面的叶子会先变为红色,然后渐渐向上红到树顶。如果在阴雨天发现叶片由大红变为浅红,再慢慢恢复绿色,这就预示着天气将变睛。因此人们称小叶红豆树为“变化树”“气象树”。
为什么小叶红豆树的叶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呢?原来,这种树的叶子里含有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等。叶子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这些色素的含量和比例发生了变化。天气暖和时,光照较强,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远远低于叶绿素,因此叶片呈现绿色。随着气温的下降,光照变弱,叶绿素合成受阻,所以叶子中的叶绿素比例降低,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叶片就显现出红色或者黄色。
你见过这样的树吗?多有趣呀!
1.短文共有_________个自然段。
2.下面可以作为短文标题的是( )。(填序号)
①树的颜色 ②会变颜色的树
3.“冠”字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读“ɡuān”时,有以下几种解释:①子;②像帽子的形状;③在顶端的东两,当它读“ɡuàn”时,可来示④把子戴在头上。在短文中,“树冠”的“冠”应该读___________,选用解释:__________。
4.当小叶红豆树的叶子变红,将要出现________天气;当它的叶子由大变成浅红,再慢慢恢复绿色,预示着天气将变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阴雨 ②晴朗 ③大雾天
二、课内阅读。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 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 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5.根据提示,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垂 ②压
6.“哗哗哗”是表示下雨的拟声词,类似的词语还有 _______。
7.1﹣3自然段描写的是 _____的景色,4﹣6自然段描写的是 _____的景色。
①雷雨前
②雷雨中
③雷雨后
8.雷雨前,作者写出了哪些自然景象?找一找,用“ ”画出来。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佚名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一串“省略号”?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9.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白云飘得高高 天要下雨
蚂蚁搬家 秋天来到
蝌蚪游泳 春天来到
大雁南飞 明天是晴天
11.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要想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要________和_______。
12.你读懂大自然的语言了吗?模仿短文写一写。
你看那__________,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太空中的眼睛
“轰”的一声,火箭脱离它的发射架,从尾部喷出强烈的火焰,随着火焰产生的巨大的反作用力,笔直地飞向太空。在飞行离地面一千多公里的时候,“腾”地一下,火箭打开一扇小门,把一颗人造卫星弹了出来。
人造卫星离开火箭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他站在离地球一千多公里的高空,绕着地球不停地转圈子奔跑。正在跑着,忽然听见后面喊道:“喂,小兄弟,你是谁呀?”小卫星回头一看,原来是地球的老朋友月亮。他连忙恭敬地回答说:“月亮阿姨,我是人造卫星呀!”
这些年,月亮见到的人造卫星也不少了,什么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等。但这位又是干什么的呢?于是,她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人造卫星回答说:“我能考察地球上的资源,也能监视地球的其他情况,我叫地球资源勘测卫星,也可以叫陆地卫星,你就叫我小陆陆吧!”
13.题目“太空中的眼睛”中的“眼睛”是指( )
A.太阳 B.月亮 C.人造卫星
14.月亮曾见过很多人造卫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文中“小陆陆”的工作是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16.发挥想象想一想,将来人们还会发明出哪一种卫星?请你试着动笔画一画。他会拥有什么功能呢?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阅读理解。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吗?
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
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地,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支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燃着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作“光合作用”。据说,三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
17.根据下面的解释,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广大或繁多。( )
(2)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
1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人与动物( )氧气,( )二氧化碳:植物( )二氧化碳,( )氧气。
19.“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这种想法”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什么叫植物的“光合作用”?用“ ”在文中画出。
21.地球上的氧气会被用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四/4 2.② 3. ɡuān ③ 4. ① ②
5.压 垂 6.唰唰唰、咚咚咚 7. ① ② 8.乌云、树叶、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9.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点”。 10. 11. 爱学习 细心观察 12. 桃花盛开 春天已经来了
13.C 14. 气象卫星 通讯卫星 导航卫星 15.考察地球上的资源,也能监视地球的其他情况。 16.
救援卫星。当飞机出现飞行故障时,救援卫星会第一时间收到信号并将信号传至地球,让人们能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把飞机失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7. 浩瀚 耀眼 18. 吸入 呼出 吸收 放出 19.氧气会被人和动物用光。 20.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 21.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用不完的。因为全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都会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