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4 12:4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专项训练——按课文内容填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根据积累填空。
1.垂柳把溪水当作________,_________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_________,________立着__________。
2.忽然__________,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剃头大师》里的剃头大师是_______,害人精是_____,称害人精的原因是是_________。
4.人都会犯错误,如果错了,那么就__________,有过则改。如果朋友犯错了,要学会宽容的对待,___________ 。如果我们做错了,别人给我们提正确的意见,我们要___________,从善如流。
5.《肥皂泡》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不能失信》的作者是__________。
2.填空。
(1)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作答。
①见善则迁,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是谓过矣。
③ ________,从善如流。
④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错误之后只要能及时改正,就是很好的事情,正如《左传》中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
(2)以上四句话都是关于______________ 的名言,我还能写出两句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填空。
1.《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写了孩子们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处地方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剃头大师》中的小沙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把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害人精”。
3.《肥皂泡》一文中,作者冰心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4.学习了《我不能失信》一文,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我的同桌经常犯错却不改正,我想把《左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送给他。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 ——《左传》
(2)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
(3)见善则迁,____________。   ——《周易》
(4)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_________,或者________。
(5)垂柳把溪水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溪像 ____________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____________,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童年的水墨画》一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____________画面。
2.《剃头大师》一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 ______________,“害人精”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我不能失信》一文表现了宋庆龄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4.当朋友犯错时,我想用《左传》中的“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他。
6.日积月累。
1.李叔叔看到好人好事,就毫不迟疑地追随、仿效;发现自己有过错时,就毫不犹豫地改正。他的确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有了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没有人不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这才是最好的行动。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的道理一样。
4.苏轼曾经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7.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描述了________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________和________。
2.《肥皂泡》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她的作品充满了对________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______________》《寄小读者》。
3.面对错误,我们经常会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诫自己。
8.填空。
1.《童年的水墨画》通过“____”“____”“____”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童年画面。
2.课文《剃头大师》中,小沙把__________称作“害人精”。
3.课文《肥皂泡》中,由于吹、扇的方式不同,肥皂泡的形状也不断地变化:从玲珑娇软的____扯成颤抖摇晃、光影零乱的____的形状。置身其间,如梦如幻,令人感叹肥皂泡的美丽。
4.课文《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最后说的话表明她对自己的决定_____。虽然在家等候很无聊,也没去成伯伯家,但她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和快乐,因为她没有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充满了对__________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____________》《寄小读者》。
(2)《我不能失信》中的_______非常守信,虽然为了等朋友一个人在家很没劲,但她并不_________,因为她没有失信。
(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的水墨画》一文,通过对溪边孩子_________、江上孩子_________、林中孩子__________的生活情景描写,表现了儿童生活的___________。
(5)《剃头大师》一文中,“害人精”指的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才被叫“害人精”;“剃头大师”指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才称“剃头大师”。
10.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改过不吝,_________________。——苏轼
(2)见善则迁,_________________。——《周易》
(3)_________________,是谓过矣。——《论语》
(4)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传》
(5)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孔子
参考答案:
1. 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 染绿了 钓竿上 红蜻蜓 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我” 老剃头师傅 小沙不愿让他理发,感觉像受刑一样,还得付双倍的钱 见善则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改过不吝 冰心 孙永猛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作者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出自《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溪边》。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出自《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溪边》。
3.《剃头大师》全文讲述了“我”为表弟小沙剪头发的趣事。小沙害怕理发,害怕被弄疼,所以抗拒让剃头老师傅给自己剃头,于是央求“我”来帮他剃头;结果我把小沙的头发剔成坑坑洼洼的样子,最后小沙还是去了理发店让剃头师傅给他剃了头发。
《剃头大师》里的剃头大师是“我”,害人精是老剃头师傅,称害人精的原因是因为小沙不愿让他理发,感觉像受刑一样,还得付双倍的钱。
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传》,原句是: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摘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解释:
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的意思是:
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5.《肥皂泡》的作者是冰心。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在下雨时节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肥皂泡就像是美丽的梦,表达了冰心童年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不能失信》作者是孙永猛。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小时候,有一次很想去伯伯家玩,但又想起约好了小珍来自己家,结果她因守信用,没跟父母去伯伯家,而是自己留在家里等朋友的事。
2. 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 改过不吝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知错就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详解】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
(1)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③“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出处宋代苏轼的《上皇帝书》,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意思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2)结合句子意思可知,这四句话都是关于劝导人改过的名言。按照要求,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
3. 溪边 江上 林中 向往纯真童年 老师傅给他剃头很难受,还要付双倍的价钱 剃头的老师傅 做肥皂泡 吹肥皂泡 看肥皂泡 做人要诚实守信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首儿童诗,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描写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三个画面,通过对这些普通的童年生活片断的描写,体现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2.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分析。
《剃头大师》记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我”在表弟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结果小沙整个头上被“我”剪得坑坑洼洼,最后小沙被剃了光头,而姑父睡衣上也落满清理不干净的头发。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作者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连用四个“怕”,直接点明小沙“天生胆小”“怕剃头”,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为展开下面的情节作了铺垫,突出小沙的胆小,尤其怕剃头。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自始至终都觉得非常无奈和痛苦,让小沙吃尽了苦头,最后还要付给老师傅双倍的钱,这更让小沙“耿耿以怀”。所以小沙称老剃头师傅为“害人精”。
3.本题考查课文理解、文章故事情节梳理。
《肥皂泡》作者冰心,第1自然段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了“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呼应文题。第2自然段交代了吹肥皂泡最适合的天气——潮湿的阴雨时节。“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一个“总”字说明吹肥皂泡这个游戏“我们”经常玩。第3自然段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这一段里集中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扇”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详细过程,也表现出“我们”快乐的心情。第4自然段写了肥皂泡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对肥皂泡的喜爱。作者抓住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和变化进行描写,展现了肥皂泡的美丽与神奇。第5自然段,“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的四个“那么”构成了排比句,体现了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所以可以总结为:文章讲述作者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在下雨时节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肥皂泡就像是美丽的梦,表达了冰心童年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本题考查课文主旨理解。
《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所以可以围绕“诚实守信”进行总结。
5.本题考查名言积累。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摘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解释: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 过而能改 不知其可也 有过则改 查阅资料 请教别人 梳妆的镜子 绿玉带 染绿了 一只红蜻蜓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阅读的方法和课文的积累。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意思是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意思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人不可能没有过错,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
(4)理解难懂的句子时,我们可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等方法。
(5)选自《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溪边”,课文原文: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5. 溪边 江上 林中 纯真童年 “我” 为表弟剃头的师傅 诚实守信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童年的水墨画》本课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的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 “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写小沙讨厌剃头,为了逃避剃头师傅对自己的折磨,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头发被“我”剪坏了的故事。反映了孩子童年时的天真、淘气。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能失信》本文通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诺言,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4.本题考查对名言的识记默写,注意不要书写错误。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句意:一个人谁没有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6. 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改过不吝 从善如流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名句的熟悉程度。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传》,原句是“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宋·苏轼《上皇帝书》。吝:吝惜。从善:指听从别人的好意见。如流:像流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比喻迅速而自然。这两句大意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7. 三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抖雨珠 快乐 童真 冰心 大自然 春水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作者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描述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抖雨珠”三幅画面,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2.《肥皂泡》作者是冰心,主要讲述作者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在下雨时节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肥皂泡就像是美丽的梦,表达了冰心童年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出自《论语·卫灵公》。
8. 溪边 江上 林中 店里的剃头师傅 小球 长圆 没有后悔 失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童年的水墨画》本课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的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2.《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写小沙讨厌剃头,为了逃避剃头师傅对自己的折磨,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头发被“我”剪坏了的故事。反映了孩子童年时的天真、淘气。
3.《肥皂泡》本文通过介绍作者童年时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过程,以及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及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4.《我不能失信》本文通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诺言,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9. 散文家 诗人 大自然 春水 宋庆龄 后悔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钓鱼 戏水 采蘑菇 丰富多彩、无比快乐 剃头的老师傅 老师傅给小沙剃头不仅弄疼小沙,还将碎发掉在小沙脖子里,使小沙跟受刑一样 文中的“我” “我”以前没剃过头却能给小沙剃头,而且觉得自己比老师傅剃头熟练多了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识记。
(1)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作品有《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
(2)《我不能失信》写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父亲去一个朋友家,宋庆龄忽然想起已经约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父亲和母亲劝她改天再教,可她还是决定留下来。虽然宋庆龄没有去看鸽子,小珍也没有来,宋庆龄一个人在家很无聊,但是她做到了守信,并不后悔。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摘自《左传·宣公·宣公二年》,解释: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4)《童年的水墨画》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课文写了三个画面,《溪边》写的是在优美的溪边一个孩子悠闲地垂钓在宽阔的江上,《江上》写的是一群孩子拍水戏,《林中》写的是一群孩子在雨后林中采蘑菇,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5)《剃头大师》记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我”在表弟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结果小沙整个头上被“我”剪得坑坑洼洼,最后小沙被剃了光头,而姑父睡衣上也落满清理不干净的头发。
“害人精”是给小沙剃头的师傅,因为他让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还收双倍的钱,所以叫他“害人精”;“剃头大师”指的是文中的“我”,因为“我”给小沙剃头有模有样,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坑坑洼洼,,十分难看,才叫“剃头大师”
10. 从善如流 有过则改 过而不改 过而能改 人而无信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人名言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名人名言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内容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意思是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2)本题考查的是“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见到好的要学习改进,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出自《周易》
(3)本题考查的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出自《论语》
(4)本题考查的是“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出自《左传》
(5)本题考查的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