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4 13: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吾母吾师》,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②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③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④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⑤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于是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⑥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直坚持,不放弃。( )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
2.本文记叙了母亲_____这件事,让“我”觉得难以置信的是__________,而_________更让“我”觉得是个奇迹。
3.你是怎么理解下面的句子的?
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
A.敬佩、感激 B.同情、怜惜 C.不屑、无奈 D.怀念、痛悔
5.文中母亲学习泰文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发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6.注音或写汉字
长( )者 边缘( ) yán( )续
7.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 粗壮——( )
8.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特点(至少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2.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3.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不是船长考虑到的一项是( )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1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什么?中国有一座“横着建”的摩天大楼
近日,外媒惊讶地发现,在中国重庆,世界首座横向摩天大楼快要建成。
说“横向”,是因为8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群里,赫然出现一座“躺着”的楼。这座长度超过300米的廊桥形建筑在60层楼的高空将其中4幢摩天大楼连接起来,瞬间把建筑群变成3D的“风帆”。
英国《每日邮报》用了整整三行的标题这样形容:“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在1000英尺高的楼顶还盖了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横向摩天大楼’。”这座水晶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淌在九天之上。
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悬空而建的大楼,透过玻璃墙面鸟瞰下面的广场,这感觉奇幻不?胆大的人还可以走到两端装透明地板的户外观景台。
不只是好看,这座新地标也将创下世界纪录,它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
更令外媒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用来连接4幢大楼的三个分段均有1100吨重,它们在地面建造好后,需用起重机吊到近300米的高空再与大楼连接,形成廊桥。
英国《卫报)的报道则指出,在重庆这样人口密的城市,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设计师萨夫地说:“(地面上)没有空间修建大型公因,我们就把它搬到空中。
这不,还没完工的“横向摩天大楼”已经成了外国网友眼中的“网红”建筑。
“太酷了,超现实的感觉。”“想去中国感受一下,在悬空的廊桥上往下看可能会腿软,但风景肯定很惊喜。”
难怪有英国网友为中国人的执行力点赞:“中国人总能想到办法。中国制造业领军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你家里有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的吧!”“在中国,如果一件事儿需要解决,那么就一定会解决。”
16.关于“横向摩天大楼”,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世界首座 B.建在楼顶 C.是座廊桥 D.是英国制造的
17.“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旁边有许多廊桥
B.廊桥相连
C.廊桥相连可自由穿梭
D.人们不用下到地面
18.“这座水品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这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打比方 举例子 B.列数字打比方 C.举例子 作比较 D.作比较 列数字
19.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英国网友的话作总结,这样写的作用(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说明英国网友说的话是正确的
C.说明英国网友爱为他人点赞 D.强调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0.短文第3自然段“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中“即将”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什么在重庆建这座横向摩天大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锲而不舍 得心应手 2. 奋发求学 母亲求学路上进步速度非常快 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老师 3.无论什么时候学习,不管多大年龄,学习总会有收获的,只要努力,持之以恒。 4.A 5.学习应该像作者的母亲一样,不怕困难,有恒心,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形容一直坚持,不放弃。
(2)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技艺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2.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主要内容。
从“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可知,本文主要写了我的母亲奋发求学,为了学泰语向“我“求教,母亲的好学也影响了“我”,让“我“勤奋学习。赞扬了母亲勤学好问、活到老学到老的品质。
3.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句子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学习,不管多大年龄,学习总会有收获的,只要努力,持之以恒,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4.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母亲努力学习泰文,不过五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母亲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这两件事让“我”敬佩母亲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母亲的精神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母亲也怀有感激之情。故选A。
5.考查文章主旨对学生的启发。
可以从母亲学习泰文时的精神入手来写启发。例如:从母亲学习泰文的经历我觉得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世行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6. zhǎng yuán 延 7. 柔顺
硕壮
8.拟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能生动地写出了太阳的特点。
9.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与“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
10.老人是一个善良、温柔、乐观的人。
11.“我”为什么开始“怕他”是因为他是一个硕壮的老黑人,60多岁,对“我”从来不叫名字,总称“我的孩子”。
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解析】6.本题考查读音和汉字。
长:读cháng时,指两端的距离。读zhǎng时,指生长,成长。在“长者”中应读“zhǎng”。
缘:读音是yuán,意思是指原因。在“边缘”中应读“yuán”。
延续: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故“yán续”中的“yán”应该是“延”。
7.本题考查近义词。
温柔:指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文中的“柔顺”与其意思相同。
粗壮:指(人体)粗实而健壮。文中的“硕壮”与其意思相同。
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文中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把太阳当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的情景。
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可知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与“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所以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结合“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良。
结合“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温柔的人。
11.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通读全文,抓住能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概述。
根据第三段“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明确“我”开始“怕他”的原因。
抓住“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明确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的原因。
12.C 13.B 14.因为大家的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很漫长。 15.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冷静果断地采相应的措施。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分析,需要认真的阅读短文,结合文段来选出最合适的。
根据阅读第二自然段: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可知船长是沉着冷静并且语气坚定。故而选择C。
1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抓取,需要认真的阅读句子,找出合适的选项。
在阅读短文后可知:这是在海上要考虑到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故而选择B。由“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可知,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不是船长考虑到的。
14.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信息的找取,需要认真体会其中句子中的意思。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的,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里的四十秒,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
15.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需要认真的体会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书写合理即可。
例如:当遇到危机情况时要沉着对待,机智应对!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是要冷静,不要轻举妄动。在观察分析情况后,而且行动要果断,不要犹豫。
16.D 17.C 18.B 19.D 20.不能去掉,这句话加上“即将”说明这个建筑马上要建成,若去掉,则成了这个建筑已经建成,这与原文意思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因为重庆人口密度高,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的能效。
【分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近日,外媒惊讶地发现,在中国重庆,世界首座横向摩天大楼快要建成。”可以得出“横向摩天大楼”并不是英国制造的。
17.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不只是好看,这座新地标也将创下世界纪录,它拥有世界最高、连接塔楼数量最多的廊桥。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可以得出“旁边的塔楼也有较小的廊桥相连,这意味着人们不用下到地面就可以在8幢楼之间自由穿梭。”这句话是写出了廊桥相连可自由穿梭。
18.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这座水品连廊用钢量达到1万多吨,然而远看却轻盈灵动,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可以得出这句话中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打比方,从“达到1万多吨”可以得出这个具体的数据是列数字,从“像银河流滴在九天之上”可以得出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中国人总能想到办法。中国制造业领军世界不是没有理由的,看看你家里有多少东西是中国制造的吧!”“在中国,如果一件事儿需要解决,那么就一定会解决。”可以得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英国网友的话作总结,这样写更强调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0.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中国建筑工人即将建成耗资27亿英镑的巨型商业建筑群”其中“即将”意思是(副)就要;将要,在原文的语境中“即将”说明这个建筑马上要建成,如果去掉之后就表明这个建筑已经建成,这就和原文的意思不相符。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英国《卫报)的报道则指出,在重庆这样人口密的城市,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得出在重庆建这座横向摩天大楼是因为重庆人口密度高,建造者不得不动足脑筋,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的能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