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庖丁解牛》
——细读庖丁“解牛经”,理解庄子“养生道”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文言文的结枃、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庄子把握规律、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
法,会庄子的养生之道。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悟“老庄”的道家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敢于实践、遵循规律
的精神,増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文章题解
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庄子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庖丁解牛》
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解牛
为什么标题不是“庖丁杀牛”或“庖丁宰牛”呢?
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
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说:“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樗树之用
甘做泥龟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 中。”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将死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 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
请从故事中感受庄子的思想
一、人生观:
无欲无为,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无限自由。
二、自然观:
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四、生死观:
尊重生命,反对自杀,但坦然面对死亡。
五、辨证观:
对立事物之间,或者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三、政治观:
无为而治,反对社会制度,摈弃世俗礼法。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
庄子的文章如海洋纵横变化,各方面都很美,周朝后期诸子百家的文章比得过它。
听朗读,划分文章层次及大意:
第一部分(1、2段):
描写庖丁“解牛技艺”;
第二部分(第3段):
庖丁讲述“解牛之道”;
第三部分(第4段):
文惠君悟“养生之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发出豁豁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通“盍”,何、怎么
第一二段学习
如履薄冰:
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庖丁使用“鸾刀”——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
庄子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庖丁解牛场景的?
登峰造极、登堂入室、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
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如臂使指、左右逢源,一气呵成
(1)动作:
(2)声音:
(3)节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文惠君的评价
技艺精湛
音乐之美
动作娴熟
舞蹈之美
有板有眼节奏之美
你能否用一个成语评价庖丁解牛的技术?
第三段学习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厨师放下刀 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 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 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目无全牛:
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
切中肯綮:
解决问题切中要害。
第三段学习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很宽绰的样子,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为之提高警惕,视力为之集中到一点,动作为之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游刃有余:
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第三段学习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探究庖丁的“成长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探究庖丁的“解牛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庖丁解牛之道 解牛理念:
解牛境界:
解牛方法:
解牛态度:
解牛之后: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①理念高于普通厨师,以“求解牛之道”作为目标。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孔子
探究庖丁的“解牛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庖丁解牛之道 解牛理念:
解牛境界:
解牛方法:
解牛态度:
解牛之后: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①理念高于普通厨师,以“求解牛之道”作为目标。
②“执着”。为了“解牛之道”,不懈追求,反复实践,探求规律。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探究庖丁的“解牛之道”:庖丁是怎样炼成一代名庖的呢?
庖丁解牛之道 解牛理念:
解牛境界:
解牛方法:
解牛态度:
解牛之后: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
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①理念高于普通厨师,以“求解牛之道”作为目标。
②“执着”。为了“解牛之道”,不懈追求,反复实践,探求规律。
③“得法”。顺应自然,尊重自然,懂得并且能够利用解牛的规律。
④“谨行”。虽掌握了解牛之“道”,但解牛之时仍然小心谨慎。
⑤“藏锋”。虽踌躇满志,却不露锋芒。
(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本手?妙手?俗手?与《庖丁解牛》中哪三者的关系相似?
“良庖岁更刀”
割
——反衬、对比,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 ,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
“族庖月更刀”
折
“臣之刀十九年”
解
“刃若新发于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本手?妙手?俗手?与《庖丁解牛》中哪三者的关系相似?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庖
丁
解
牛
解牛之道 养生之道
喻体 喻体特点 本体 本体特点
刀 易折需保护 人
牛 筋骨交错 社会
解牛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生存
批大郤
导大窾
生命脆弱需保养长寿
关系错综复杂
顺应规律
避开尖锐矛盾
选更好走的路
文惠君说自己“得养生焉”,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何联系?
养生之道: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
庖丁解牛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游刃有余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踌躇满志
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目无全牛
成语积累
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切中肯綮
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批郤导窾
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新硎初试
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官止神行
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善刀而藏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⑸吾见其难为
古义:难解,很难下刀。今义:使人为难。
⑹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不曾尝试。今义:副词,不曾。
古今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