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突破-文言文简答题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突破-文言文简答题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4 09: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2023年高考语文
考前突破
文言文简答题
2020-2022年高考文言文简答题
年份 卷别 篇名/文体 (第14题)题目(3分)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Ⅰ 《战国策·魏策三》 国别体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比较分析 ①重点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概括。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 《东观汉记·卷十》 纪传体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概括人、事特点
2021 新高考Ⅰ 《贞观君臣论治》 纪事本末体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理解作者观点
新高考Ⅱ 《祖逖北伐》 纪事本末体 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分析事件原因
2020 新高考Ⅰ 《明史·左光斗传》 人物传记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分析人物行为原因、结果
新高考Ⅱ 《明史·海瑞传》 人物传记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分析人物行为原因
2023年历次考试题目汇总
期中考 徐光启很有治国才干,并多次得到皇帝嘉许,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事例。
金太阳联考 司马错为什么主张先攻打蜀国?请简要概括。
揭阳调 研考试 “文肃”有博闻多见、身正人服之意。请结合文本中的事例,分析王图的谥号为“文肃”的原因。
四省适应性考试 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深圳一模 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广州一模 为什么子皮认为子产“忠”?请简要说明。
广东一模 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深圳二模 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
广州二模 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文言文简答题常考题型
1
概括人、事特点
2
概括内容要点
3
★★★分析原因
4
★★比较分析
5
评价观点态度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筛选、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
第一步
答题步骤
第三步
第二步
第四步
审清题干——明方向
回归文本——找对应
确定区域——分层次
提炼信息——组答案
概括特点、分析原因
比较分析、探究评价
“读懂”——勾连上下文从逻辑、情节、事理、人物表现选择题表述等加以推断分析。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条分缕析,答案用两到三点呈现。
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
1
2
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
3
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学有专精、博古通今
勤奋刻苦、严谨博学
治 学
为政为官
勤政爱民、不畏权贵
清正廉明、克己奉公
为人处世
侍亲孝顺、淡泊功名
乐善好施、端方正直
为 将
勇猛刚毅、骁勇善战
沉着善谋、爱兵如子
1
概括人、事特点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2022年新高考Ⅱ卷
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
(1)刚毅:
①作战勇猛,连克强敌;
②败而不馁,激扬士气。
(2)木讷:
缺乏文采,不善言辞。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材料一:
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
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材料二:
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参考答案
2
概括内容要点
2023年广州二模
3
★★★分析原因
多角度考虑原因
1
2
进行因果验证
3
斟酌词句答案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表层原因、深层原因
验证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合理。
语言力求简洁,忌大段抄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2021年新高考Ⅱ卷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①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土渐蹙……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②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③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①大兴三年,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拦击后赵军队,后赵镇守的将士归附祖逖的很多,后赵疆土日益缩小……于是(后赵王勒)给祖逖写了一封信,请求通使及互相贸易。
②祖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听凭双方民间互相贸易,收取十倍的利润。
③禁止各位将领们不使他们侵犯后赵的百姓。两国边境之间,稍微得到了休养生息。
①后赵王勒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
②祖逖听允两国互市。
③祖逖禁止手下将领侵犯后赵百姓。
【2021年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3分)
①子贡善于言辞,颜渊、子路长处不在此;
②出使四方诸侯之事,在子贡向孔子请教学业的过程中曾涉及过。
【2023年深圳一模】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①被繁忙的公务束缚;
②不能脱身离开;
③自身德行不够。
4
★★比较分析
审清题干:相同?不相同?异同?
回原文:找齐角度
对比筛选信息,分点组织答案。
赵国: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燕国: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
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替赵国作了屏障。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
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向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践涉几千里帮助人吗?好处难道是来自出燕国的南门看到敌军吗?不然(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四国来攻)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对赵国:分析利弊; 对燕国:威胁恐吓。
对赵国晓之以利害,救魏利赵,不救危赵;对燕国晓之以害,亡魏大害。
【2022年新高考I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2023年广东一模】对于郊外祭祀,光武帝和郑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①光武帝打算用占卜来决定郊外祭祀之事;(1分)
②郑兴不赞成用占卜来决定,但他没有直说,只推说自己不了解占卜。(2分)
【2023年深圳二模】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①子贡等弟子认为被困陈、蔡,处境困窘为“穷”。(1分)
②而孔子认为遭遇乱世、处境困窘不是“穷”,失于仁义之道才是“穷”。(2分)
5
评价观点态度
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
思想感情——爱、憎;
作品倾向——肯定、否定;
写作意图——歌颂赞扬、鞭挞讽刺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佞臣就会变为忠臣。这说明国君就像是个标竿,臣子就是它的影子,标竿怎么动那么影子就会怎样跟随。
第一问:臣下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2分)。
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1分)。
【2021年新高考I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文言文简答题常考题型
1
概括人、事特点
2
概括内容要点
3
★★★分析原因
4
★★比较分析
5
评价观点态度
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筛选、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