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4 09: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目录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三、王安石变法
四、南宋的偏安
问题 导引 1.宋初专制集权加强的背景、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宋辽、宋夏关系的特点;北宋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历史解释)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措施、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4.南宋偏安局面形成及维持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历史 时空
◆北宋的建立
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
发动陈桥驿兵变,废后
周皇帝,建立宋朝,定
都东京,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结合材料: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史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史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主题
探究:据上述史料,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控制方面的措施。
提示: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除了对地方控制还有?
提示:分散机构权力
(1)中央——分设枢密院(军政)、三司(财政)、副相(参知政事)
(2)地方——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彼此制约
【拓展】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
(1)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重文轻武
(3)分化事权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_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
(2)鉴于唐后期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
(3)目的:通过强化专制集权以维护政权稳定。
五代十国 
军阀割据 
政局动荡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_______和_______,强化了___________。
(2)但制度束缚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___________;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边防危机。
统一 
安定 
中央集权 
行政效率 
(一)辽与北宋的和战争
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太宗时
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祖时
宋多次进攻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
宋太宗时
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
宋真宗
1.背景
(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
(2)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内容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3.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材料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二)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
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
1.背景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昊对宋称
臣……宋每年予西夏“岁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结果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影响
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辽宋夏形势图
(四)财政危机
1.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2.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泛滥。
积贫积弱
1、庆历新政 ( 范仲淹 )
(1)目的: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2)结果及影响:
失败,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1069年)
(1)涉及的领域:
(2)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3)结果:
(4)失败原因?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多领域
政府加强管理和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增加财政,消除赤字
实现“富国”
但强兵的效果不明显
(1)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进步意义: ①变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
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适应形势等;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必然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充满尖锐激烈的斗争
【概念阐释】(历史解释)
1.青苗法: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向官府还贷。
2.募役法(免役法):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地主、官僚,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
3.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
4.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不 同 点 背景 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北宋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挽救统治危机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最高统治者支持;都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措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四、南宋的偏安
1.偏安局面的形成
(1)南宋建立
①北宋灭亡:_______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_______攻灭,两位皇帝被俘,史称___________。
②赵构即帝位后又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偏安江南局面出现。
1127 
金朝 
靖康之变 
(2)偏安局面的维持
①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后岳飞被害。
②签署宋金和议:_______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_______、西至_________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_____,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___”。
③偏安局面的持续: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宋帝世代尊金帝为叔父或伯父,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1141 
淮水 
大散关 
臣 
岁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