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4 21: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十六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王毅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1.23 阿尔本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4.1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 1950.10.4 印度
13 1950.4.13 印度尼西亚
14 1950.5.9 瑞典
15 1950.5.11 丹麦
16 1950.6.8 缅甸
17 1950.9.14 瑞士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中国台湾海峡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拒不承认新中国;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日本
菲律宾
澳大利亚
台湾
日本
美国的盟友
美国对华海上包围圈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相关史事: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中苏建交,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949.12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50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新中国第一份国书
如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处?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印度总理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
◇周恩来总理是如何消除他的顾虑的?
“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周恩来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
首次提出:
内容:
重申: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影响: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背景:
二战后亚非国家独立进程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初衷是保卫地区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会上,一些国家在美国挑拨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在万隆会议上遇到的难题
万隆会议会场
伊拉克代表
泰国代表
菲律宾代表
锡兰代表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的三股势力!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我们不希望再次屈从于外国统治者。共产主义将会颠覆我们的社会制度。
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我们没有共同点。
会中
美帝国主义的挑拨
周总理怎么处理?
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领国搞“颠覆”活动。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
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
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几内亚等一批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本课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时间:
内容:
作用:
2、万隆会议的召开
1、万隆会议的背景
3、求同异方针
1953年底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课堂练习
C
C
1、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共赢共享的理念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共产党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的目的……使人相信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