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荷兰东印度公司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学习聚焦
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3.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
知识要览
15世纪之前的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咖啡、烟草、可可等出现在欧洲市场并成为欧洲人喜爱的商品,欧洲的产品也开始在美洲市场销售。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西印度公司、法国西印度公司等。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股份制公司的诞生
进行海外贸易需要大量资金,推动了股份制公司的诞生。
1553 年,以伦敦商人为主的莫斯科公司成立。该公司采取商人集资和筹资等形式。两年后,公司获得了英王的特许状,这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它由荷兰的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合并而成,是第一个发行股票的特大跨国公司。公司最初的资金只有650万荷兰盾,但到17世纪60年代末该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不仅拥有大量商船、战舰、员工,还有军队。
与荷兰类似,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法国、葡萄牙、丹麦瑞典、奥地利等都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作为这些国家殖民掠夺的工具。
知识拓展
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材料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课堂探究
探究:材料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世界贸易的特点
(1)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
(2)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史论深化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1)15世纪之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
(2)新航路开辟以后
①背景:开辟;殖民扩张
②表现:商品;股份公司
③影响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知识要览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材料 20世纪初,欧美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1913年,欧美工业生产的总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3%。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不仅数量明显增长,其他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外贸易已经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部分。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分别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的格局,但中心依然都在欧美。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改编自《早期经济全球化》
课堂探究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特点。
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
从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材料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最早产生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早期经济全球化》
课堂探究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对世界贸易的贡献及其理由。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1)原因:工业化生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表现
①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②工业产品输送各地。
知识要览
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冷战的发生,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受到极大影响。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仍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 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课堂探究
探究: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体现了跨国公司的什么特征?
材料 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课堂探究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贸易
2.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3.20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
(1)背景:①世界大战②冷战③《关贸总协定》④中国改开、冷战结束及世贸组织。
(2)表现:
①世贸发展②生产的国际分工
知识要览
影响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
(1)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洲际贸易扩展。
(2)工业革命,推动新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
(3)二战后,科技革命;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国际金融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的推行和跨国公司的发展,都促进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4)国际与国内政治形势变化。
史论深化
漫威英雄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学习聚焦
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2.表现
3.发展
知识要览
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买卖双方的接触、洽谈、协商、协议,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一、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1)接触、洽谈、协商、协议,商品,紧密联系
(2)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知识要览
文化 一般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文化载体 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易错辨析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荷兰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材料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品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王后:
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
——[美]梅维恒、[瑞典]郝也麟著,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
(1)中国追求宁静与和谐,英国追求高贵与优雅,英国人通过饮茶彰显生活品位与精神格调。
(2)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提倡心灵感悟,追求天人合一;英国茶文化则是由工业文明衍生而出,在宫廷贵族的高贵优雅的基础上,融注了工业社会所注重的务实性与目的性。英国茶文化还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
(3)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但其主导的思想还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和“仁礼”,主张通过饮茶反躬自省,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流思想、增进情谊。同时,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以简为德,心静如水,返璞归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知识拓展
各国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7世纪末,回到法国的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获得全场喝彩。
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线条流畅的龙凤花草纹样等,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服装大胆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
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钟表的出现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种类繁多,有圭表、日晷、水钟、沙漏、轮漏、木漏、水运浑仪、太平浑仪、水运仪象台等。
近代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广泛建立,对时间的规定越来越严格;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推广,对人们遵守公共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钟表使得工业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的精确守时成为可能。
知识拓展
材料 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2
课堂探究
探究: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
一、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2.表现
(1)茶的外传
(2)服饰的变化
(3)钟表的传入
知识要览
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除了传统的与吃、穿、用等相关的商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音像影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文物和艺术品以及艺术培训等行业门类。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文化产业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列,并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知识拓展
一、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条件
2.表现
3.发展
(1)20世纪,全球贸易网促进文化交流。
(2)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知识要览
文化交流国际化的意义
(1)对文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3)对国际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史论深化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数字识记]
一个贸易网:近代以来的全球贸易网
两个阶段:15世纪之前的局部贸易网、15世纪至今形成的全球贸易网
三大成因: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以来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三大代表性物品:茶、服饰、钟表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法国服装设计融入中国元素
茶由亚洲外传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21世纪
世界逐渐成为经济整体
世界贸易曲折发展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西方女装流行基调奠定
西服在日本流行
中山装兼具中西
文化产品广销世界
中国钟表进口很多
钟表进入中国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要点记忆]
1.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发展,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但二战结束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结束以及世贸组织成立,世界贸易又突飞猛进。
2.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各国服饰变化也体现出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