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9《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4 15: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这篇说明文,和之前所学的说明文略有差异,之前的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的特点的,本文是通过地球的三个特点来得出“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结论的,行文严谨,逻辑性强。
因此本课的教学立足于之前说明文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事物特点,并将事物的特点和结论形成联系,理清作者得出结论的逻辑思路。同时本文有许多描写性和抒情性的语句,和说明性的文字相得益彰,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动描述,调动学生情感,走进文本,扣问心灵。追求课堂教学达到“融情入理、情思并生”的美好境界,使课堂呈现浓浓的“语文味”。
二、说目标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它设定为以下三点:
(一)会写“晶莹、摇篮”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枯竭、滥用”等词语的意思。
(二)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理解“地球的美丽及渺小”和“自然资源有限”,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借助关联词语把意思说清楚的方法。
其中教学重点是,结合关键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深入理解地球“美丽但是渺小”和“自然资源有限”,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借助关联词语把意思说清楚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借助关联词语把意思说清楚的方法。
根据确立的学习内容,本篇课文主要采用“质疑发现、方法指导、自主探究”这样的学教方式,让学生深究文本表达秘妙,实现深度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大板块:
(一)检查预习,揭题设疑(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抓关键句,把握内容(落实重点提效率)
(三)问题引领,自主探究(情理思同频共振)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情动辞发引思考)
具体展开来说:
(一)检查预习,揭题设疑(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第一板块通过检查预习,揭题设疑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
1.通过词语听写大挑战检查预习时对词语的书写掌握情况。第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孩子听写,高年级尤其六年级孩子预习应该要掌握,当然有错,课堂上也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写几遍记住,体现字词教学的扎扎实实。
听写的词语有特色,学生能通过朗读会发现一组读的时候是带着开心、自豪、赞美,一组是带着难过、愤怒、谴责的心情的。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总关情,学生在读词语时读出感受,读出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由词语引入地球和人类的故事,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人文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2.课题是一句口号,学生通过想强调的意思读出不同的重音,发现什么朗读与表情达意间的关系,也让读题这一环节变得充满乐趣。
教师由课题设疑:“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口号,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他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总之,第一板块的检查预习到揭题设疑都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并触摸到一点言语的魅力。
(二)抓关键句,把握内容(落实重点提效率)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第二板块为了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讨论怎样找关键句,总结方法,学生找关键句,完成作业本题目,连起来说全文主要内容,从中发现前后的因果关系,再从中提炼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力求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其中结合第三单元的阅读策略,讨论怎样找关键句,最后总结出找关键句的方法,是师生共同打磨出来的学习的金钥匙。第三单元是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正好在这里前后贯通,体现了教学的整体观。有了这一步的铺路,找关键句,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同频共振情理思)
紧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提出学生细读文本的核心问题“地球的可爱、易碎体现在哪里?”,在这第一课时重点突破课文1-4自然段。
以第1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师为学生构建“划词句,悟写法,作批注,感情读”的支架,由扶到放,举一反三学习2-4段。情要学生自己在读中感,理要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法要学生自己在读中明,还学于生,让学生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生寻觅了说明方法的妙处,体会了关联词的作用,还发现了作者反复使用的“但是”,更读出了文字背后作者那颗滚烫而焦灼的内心。用情感作水、用理性作桨、用思维作舟,融情入理,情思并生,语文教学努力驶向语言和意蕴的彼岸。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两份语言风格与课文相似的阅读链接,它们都是对课文的有力补充,能带领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同时也是训练“利用关键句理解文本”的上佳材料,学生在迁移训练中能力得到了加强。这和数学里弄懂了例题后再做一做习题,是一个道理。
课后在特级教师祝贵耀和县小语教研员江惠红老师的提点下,我发现课堂上关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复沓朗读应有所节制,《只有一个地球》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应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静心思考,从而把握文脉关于地球美丽但是渺小,不但渺小而且自然资源有限,不但自然资源有限而且目前无法移居,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由此得出“只有一个地球”的最终结论。说明文的教学理性多一点,感性减一点,否则无法体现文本特色,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受到了局限。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反思、改进的。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情动辞发引思考)
基于文本,联系生活,借助图像、触发联想,学生运用“但是”进行课堂小练笔。相信他们的文字承载着的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会引发课后深一步的思考,此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但是、但是、但是,孩子用文字对那些无知地、贪婪地破坏环境的人们进行强烈谴责。此时,《只有一个地球》已经不再是纯理性的文本,字里行间有血有肉,地球已经不再是地球,而是生我育我的母亲。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溢于言表的心痛、豁然开朗的顿悟、情思勃发的智慧交织在一起。其实课后想想,学生除了运用“但是”进行练笔,还可以模仿课文段落,运用更多的说明方法以及关联词进行练笔,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而且对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更有裨益。
这堂课的尾声回扣结论和课题,那不只是普通的朗读,而是吐露学生的心声了,感情得到了升华。最后以一个问号“目前真的无法移居”吗?带领学生走向课外大语文,走向第二课时的学习。
板书从关键句中提炼的小标题构成了“地球”的简笔画,既体现了语文要素,又呈现了课文内容,同时追求板书的美观形象。旁边是学生细读文本发现的说明文表达时呈现的两大特点:多用说明方法和关联词。总的来说,板书也体现我本课教学 “融情入理、情思并生”的理念。
这堂课,我做到了“融情入理”,但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值得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