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3、运用地球公转的原理解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原因)使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四季和五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0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表示
(1)表示: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所以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以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
A
B
C
23.5°N
(2)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
G
H
I
23.5°S
D
E
E
①: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如图23.5°N上的昼夜情况
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如图赤道上的昼夜情况
③: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如图23.5°S上的昼夜情况
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不等长。
M
1
2
3
4
5
6
2h
2h
2h
2h
2h
2h
16小时
昼长
2、昼夜长短变化计算
①昼长+夜长=24
②昼长=(昼弧所跨经度÷360°)*24
④昼长=(12-日出时间)*2
③昼长=(日落时间-12)*2
⑤赤道昼长总是等于夜长
⑥a°N的昼长=a°S的夜长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个半球反之。
北半球的夏至日
北半球的冬至日
②太阳直射点“往什么方向” :太阳直射往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另一个半球反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③纬度越高,昼长、夜长变化幅度越大。
A
D
C
B
1
2
如图所示,AB是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晨线、CD是冬至日时(北半球昼最短)晨线,线段①、②表示所在纬线的昼长变化幅度,可见纬度较高的②比纬度较低的①变化幅度更大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总结归纳(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全球昼夜平分
全球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极夜
直射点北移
直射点南移
直射点北移
直射点南移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短、夜变长
昼变长、夜变短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④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如图所示,点A、B在同一条纬线上,因此A、B此日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且A、B两地此日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⑤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长关于24小时互补、夜长关于24小时互补
如图所示,昼弧A+昼弧B=24;
夜弧A+夜弧B=24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 不存在 B. 秋分日 C. 冬至日 D. 夏至日
2. 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67°N B. 21°S C. 50°N D. 89°S
3. 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A. 5时 B. 7时 C. 19时 D. 21时
当堂巩固
B
C
C
02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第一章第2节②
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成因
自转
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四季
五带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天文四季:
依据 季节
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热量最多的季节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热量最少的季节
由冬季过渡到夏季的季节
由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季节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热量
夏季
冬季
春季
秋季
二、四季的划分
(2)气候四季:依据对气温的统计进行划分。
中国: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次年1、2月
二、四季的划分
(3)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夏季
冬季
北半球
南半球
相反
二、四季的划分
(4)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五带的划分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三、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昼夜长短
黄赤交角
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有夹角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分布规律
变化规律
长短计算
地球的
自转运动
地球的
公转运动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特征
四、小结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1)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
(2)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课后作业
自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