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自然特征与农业
(同步练习)
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原因是( )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炎热
2.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朝鲜族、藏族等
B.川藏铁路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D.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地形崎岖,千沟万壑的景观
3. 西藏的农作物单株生产力高,主要原因是( )
①藏夏季气温较低,光照强烈,有机物累积多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③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
④地势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累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
5.下列区域中是青稞生产区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读亚洲大陆沿3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6.该地形剖面图反映了亚洲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C.山地、高原分布于沿海地区
D.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7.小明今年暑假准备到数码①所示的地区旅行,对妈妈的嘱咐,有必要纠正的是
A.该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防晒品
B.该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
C.该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带防寒衣服
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8.有关亚洲的地形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
B.亚洲地面起伏平缓,以高原为主
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珠峰和死海的相对高度为8429.48米
9.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B.柴达木盆地
C.藏北高原地区 D.昆仑山山区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欣赏下图“高原之舟”惟妙惟肖剪纸作品,完成10-11题。
10.图中的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藏族 C.苗族 D.维吾尔族
11.下列对图中少数民族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崎岖、沟谷众多
B.地表坦荡、起伏和缓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A地形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等
C.B山脉呈南北走向
D.D地形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澜沧江等
13.下面四幅民居建筑图中,符合C地居民建筑特征的是( )
A. B.
C. D.
14.小丁想利用寒假到西藏旅游,他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独木成林 B.流沙广布 C.成群的牦牛 D.小桥流水人家
15.小明一家计划暑假期间到青藏高原自驾游,下列建议可采纳的是( )
A.不要忘了带防晒霜、太阳帽 B.暑期高温,少带衣物,单衣、单裤足够了
C.你们全家一定要登上珠穆朗玛峰 D.记得买几张野生藏羚羊皮回来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雅安、康定、昌都、林芝等地,最终到达拉萨,被称作“最难建铁路”。全线运营长度1838公里,新建正线长度1738公里,桥隧总长1413公里,工程投资预估算约2166亿元。
材料二:川藏铁路预计2026年全线通车。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东起成都,中段穿越________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西段位于________高原。
(2)导致成都与拉萨两地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资源调配方案,是开发利用了当地丰富的________资源。
(3)拉萨所在农业区主要分布于较低海拔的河谷地区,请说明原因。
(4)川藏铁路建设规划中有多处明显弯曲,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C
6.B 7.B 8.C
9.A
10.B 11.C
12.D 13.B
14.C
15.A
16.(1)横断,青藏
(2)地形,水能
(3)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4)山地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尽量多的经过居民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