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试(一)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本试卷考试范围:物质结构及部分一轮复习内容
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层中,有f能级的是
A.K B.L C.M D.N
2.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 离子晶体中不一定存在离子键
C.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均较高
D. 金属晶体的硬度均较大
3. 当下列物质以晶体形式存在时,其所属晶体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类型分别相同的是( )
A.氯化钠和氯化氢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C.四氯化碳和四氯化硅 D.单质铁和单质碘
4. 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K:1s22s22p63s23p64s1 B.Fˉ:1s22s22p6
C.Fe:1s22s22p63s23p63d54s3 D.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5. 下面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6.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o,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B.硼原子以sp杂化
C.氯化硼遇水蒸气会产生白雾 D.氯化硼分子属极性分子
7.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原子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
C.HCl的电子式: D.NH3的结构式: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洒精、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9..对反应 O3+2KI+H2O===2KOH+I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此反应中O3是氧化剂,O2是还原产物
B. 由此反应可知,氧化性强弱关系为:O3>I2>O2
C.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被还原的氧原子与被氧化的I-的个数比为1∶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作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只作氧化剂
C.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11.下列类型的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由过氧化钠制得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是2NA
B.标况下22.4L的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体积是134.4L
C.1L0.1mol·L-1的氯水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
D.1L0.5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目等于1.5NA
13.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① I2+SO2+2H2O=H2SO4+2HI ② 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 2FeCl2+Cl2=2FeCl3
A.氧化性:Fe3+>Cl2>H2SO4>I2
B.还原性:SO2>I- > Fe2+>Cl-
C.Fe与I2化合:2Fe+3I2 =2FeI3
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2:2Fe2++2I-+2Cl2=2Fe3++I2+4Cl-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OH的摩尔质量是56g
B.一个碳原子的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
C.硫原子的质量就是硫的相对原子质量
D.氦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15.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B.28g氮气与40g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都是NA个
C.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1NA
D.18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16.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的质量数相同
C. 与是同一种核素
D. 与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HS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SO+OH-=SO+H2O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CO2+2OH-=
C.Fe与盐酸反应产生H2:2Fe+6H+=2Fe3++3H2↑
D.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NH3·H2O+CH3COOH=NH+CH3COO-+H2O
18.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
A.MnO,K+,Na+,SO B.Na+,K+,HCO,Cl-
C.Mg2+,NH,Cl-,NO D.Ba2+,K+,S2-,SO
19.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
A.分散质微粒均能透过半透膜
B.都能透过滤纸
C.都有丁达尔现象
D.逐滴加入稀盐酸,实验现象相同
20.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现代交通工具中使用的乙醇汽油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D.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伴随能量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0 分)
21.(12分)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
回答下面各题:
元素代号
I1
I2
I3
I4
Q
2080
4000
6100
9400
R
500
4600
6900
9500
S
740
1500
7700
10500
T
580
1800
2700
11600
U
420
3100
4400
5900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____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T E.R和U
(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____________
A.S2+ B.R2+ C.T3+ D.U+
(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最像Q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A.硼 B.铍 C.氦 D.氢
(4)如果R、S、T是同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表格当中元素代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元素_______的第一电离能反常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已知:B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电子总数是E原子总数的1/2,F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2-与E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B与D可以形成三原子化合物甲。A是非金属元素,且A、C、F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乙。请回答:
(1)C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_,F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
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乙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甲为固体时属于________晶体,E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⑥容量瓶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或碱式中的( )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2)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 (填代号)。
(3)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能引起误差偏高的有 (填代号)。
①容量瓶中有水珠,未烘干
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稀释浓H2SO4
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
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
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
⑦定容时,俯视标线
24、(8分) 常温下,A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标准标况下),B、C、D都是含A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A、B、的化学式:
A B
(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A→B
D→A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C
D
C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A
A
C
C
B
D
21. (共12分)
(1)E (2)D (3)C (4)RS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s能级全充满,能量较低,比较稳定,失去一个电子吸收的能量较多
22. (共12分)
(1) 1s22s22p63s23p5 (6分)
(2) 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3分)
(3)分子 2Mg + CO2 点燃 2MgO + C (3分)
23.(共8分) (1) A (2) ②⑦⑧ (3) 5.4mL (4) ②⑦
24. (共8分) (1)A Cl2 B HClO C NaCl D HCl
(2)A→B Cl2 +H2O HClO+ HCl
D→A MnO2+4HCl(浓)MnCl2+Cl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