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B B A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B C D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C D B C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B C A C B A B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B D D D D A C C
49.(12分,每空一分)
A:,B:,C:,D:,E:
;地域性 因地制宜
:E
:地形 ;热量(气候);土壤;科技(机械化)
50.(8分)
:务工经商;经济(社会经济)
:冬季;三亚纬度低,冬季温度高,是有名的避寒胜地(2分)
:有利:为三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三亚的商业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任写2点2分)
不利:加剧人地矛盾;加剧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影响社会治安增加管理难度
(8分)
:商业区(1分);占地面积小、位于市中心(2分)
铁路穿城而过(1分);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对周边地区产生噪声污染(2分)
位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远离城市地价便宜(任写2点2分)扬州市广陵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72分)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推断,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趋向于水源丰富的地区 B.趋向于高原地区
C.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D.趋向于内陆地区
4.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矿产资源 D.交通条件
“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
5.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6.形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民族分布
C.国家政策 D.宗教信仰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人口、经济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常住人口增长(‰) 人均寿命(岁) 人均GDP(元)
浙江 5657 11.92 5.56 14.14 77.73 92057
甲 4369 6.49 6.93 -3.51 76.38 53527
7.表中甲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西藏自治区 B.江苏省 C.广东省 D.辽宁省
8.影响两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基础 B.经济水平 C.人口总量 D.人口政策
下图为我国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2015~2025年该省可承载人口数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总量增加
10.提高该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量开垦荒地 B.限制对外开放 C.鼓励人口外迁 D.提高科技水平
11.人口合理容量指的是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读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图。①和②最有可能是
A.①是资源丰富程度②是地区开放程度
B.①是人口受教育水平②是经济发达程度
C.①是人均消费水平②是科技发展水平
D.①是地区开放程度②是资源丰富程度
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但人口仅有1.46亿,且老龄人口占比高。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工业、科技基础雄厚,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前十五。下图为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水源
13.目前学者普遍认为俄罗斯人口远小于其人口合理容量,其依据包括
①国家军事力量雄厚②国家自然资源丰富③国家科技发展水平高④人均消费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开启,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人口普查时发现,目前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现象,主要表现为“有户(籍)无人”的地区的特点有
①经济的发展水平低 ②经济的发展水平高
③高新技术工业为主 ④医疗、教育条件差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黑龙江省 B.北京市 C.河南省 D.安徽省
香港《2022年施政报告》显示,2022年年中香港人口共729.16万人,从2021年年中到2022年年中,香港迁入人口为1-83万人,迁出人口为11.32万人,新出生人口为3.51万人,死亡人口为6.16万人,总人口变化受人口迁移影响大,下图为2011-2021年香港净迁移人口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可知,香港
A.2021年总人口数量最多 B.2020年人口死亡率最高
C.2018年净迁入人口最多 D.2011年人口增长率最低
17.近两年来香港净迁移人口数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住房条件恶化 B.建设用地紧张
C.就业岗位增加 D.经济发展减缓
18.推测从香港迁出人口的迁入地最可能是
①新加坡 ②韩国 ③澳大利亚 ④印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0.“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村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读我国某区域1985年和2000年城市分布示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下列有关该区域城市发展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数目增多 B.特大城市数目增加最多
C.城市规模在扩大 D.城市化水平在提高
22.以M地的各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2000、7000、30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3000 B.7000 C.7500 D.8000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河北省的13个城市组成,北京、天津组成双核结构,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图是城市群形成过程示意图。读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北京——天津双核结构的形成,有利于
A.增强京津在区位和功能上的趋同 B.促进京津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C.促进京津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 D.提高京津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24.在城市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将使北京、天津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
B.第二阶段将促进技术和产业向北京、天津集中
C.第三阶段将推进周边城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D.整个过程将大幅增加区域中心城市人口的规模
25.河北省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
A.承接京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B.承接京津高等院校和文化产业转移
C.发展相似的城市职能辅助京津 D.为京津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
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等值线分布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B.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C.商业中心集中布局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7.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选在以下哪个位置较为合理
A.① B.② C.③ D.④
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婚习之一,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该地区在夏季经常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的威胁,完成下面小题。
28.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 B.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
C.彰显财富地位 D.制陶业比较发达
29.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 B.植被覆盖率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
C.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 D.地势起伏较大
石库门是清末民初时期出现的深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区。当时的该类建筑多由国外开发商修建,大量吸收江南民居的样式,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石库门”。下图为石库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石库门民居体现了上海
A.传统的庭院式的生活方式 B.长江入海口优越地理位置
C.中西方地域文化融合 D.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优势
31.石库门民居蕴含了上海人的
A.老幼尊卑的文化传统 B.包容性和开放性
C.人与自然融合的价值观 D.团结合作的精神气质
某通信工具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统计分析得到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为西安市某区域a、b两功能区一天内热力密度变化图,图2为该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图1中a功能区位于图2中的( )
A.①-②区间 B.②-④区间 C.③-⑤区间 D.④-⑥区间
33.符合b功能区特征的是( )
A.建筑物高大,密度小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交通通达度高,地租低 D.位于市区外缘,污染严重
21世纪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同城化现象愈发普遍。下图为南京——扬州地区同城化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地区同城化演化过程中
A.I阶段区内城市少,区域空间结构复杂B.II阶段副轴线的布局促使沿线房价降低C.III阶段网络化布局促进了城镇组团发展 D.I—II—III阶段区域生产要素布局更加集中
35.城际铁路对同城化推动效应显著,表现为
①时速越快,中心城市辐射越强,同城化程度越高
②同一时速下,距中心城市越近,同城化程度越高
③强化区际联系,促进城市间明确分工、资源共享
④具有时空压缩效应,提升了区内城市的行政级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6.该城市空间结构为
A.同心圆状 B.棋盘格状 C.扇状 D.条带状
37.下列选项布局合理的是
A.甲——购物中心 B.乙——钢铁厂
C.丙——高等院校 D.丁——化工厂
38.高级住宅区分布在A处的原因是
A.靠近公园和湿地,风景优美,环境优良
B.靠近核心商业区,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C.靠近飞机航空港,新工业区,经济发达
D.靠近高速公路线,远离铁路,噪声极小
花椒喜湿润气候,根系发达,高度可达3-7米。贵州某地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地采用矮化密植法种植花椒,图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39.该地种植花椒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
A.地形 B.水分 C.交通 D.技术
40.采用矮化密植法种植花椒,影响有
①增加采摘成本 ②增加花椒产量 ③减少水源需求 ④减少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B.有效控制滴水量
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42.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
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水量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年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43.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劳动力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水资源不足 D.经济成本较高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关系着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力。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目前,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关键是
A.提高农业科技 B.实行精耕细作
C.扩大耕地面积 D.提高耕地质量
45.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种子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依赖政府扶持,引进育种材料,提升育种水平②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③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种质资源④加大力度保护我国种质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6.种子库在理想状态下可以保存种子样本安全百年以上,如果在我国设立种子库,下列地区最合适的是( )
A.青藏高原高山洞穴 B.黄土高原干燥窑洞
C.海南山区地下洞穴 D.云贵高原地下溶洞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7-25℃。兰州市榆中等区县是我国著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区,每年5-10月,这里的“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市场,给暑热的南方带去黄土高原蔬菜的清香。下图为兰州市位置图及高原夏菜种植实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兰州“高原夏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A.平原面积广阔 B.昼夜温差较小 C.夏季气温较低 D.远离灌溉水源
48.高原夏菜源源不断运往南方,得益于
①南方市场更广阔②交通条件得到改善③兰州自然条件的变化④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49.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将下列内容对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地形②交通③土壤④政策⑤市场
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明显的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的原则。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填字母)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我国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____。
5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分)
材料1: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材料2: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
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
合计 13.25 42.68 19.17 9.11 10.32 0.22
(1)三亚市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属于____因素。
(2)调查发现三亚市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规律性,试分析三亚市人口迁入最多的季节是____。主要原因为____。
(4)人口迁移对三亚市有何影响?
51.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若a、b、c代表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则a为____,理由是____。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的主要问题的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
(3)甲地适合规划为工业园区的理由是___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