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宁夏开元学校4月月考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场、姓名和班级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
2.本试卷共6页。如遇缺页、漏印、字迹不清等情况,考试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 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传统类型小说具有认识和教育的功能,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也保留了这些文学功能。
B. 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五四新文学试图寻求器物、制度、文化的变革以实现救亡图强。
C. 中国现代文学变革,在作品的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文学形式三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D. 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网络文学的发展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相较于网络文学对娱乐功能和读者体验的重视,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做实施教化的途径。
B.现代文学革命批判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可见这些文学在精神和形式上无可取处。
C.网络文学同五四文学所批判的类型化的通俗小说在形式上有相似处,但在内容上已经与时俱进。
D.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全民文化水平提高,文学的消遣功能大于启蒙意义,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的区别( )3分
A.前者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计划经济开始转型的形势,后者面对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
B.前者借助网络语境中的表情符号等形成轻松有趣的风格,后者用欧化的语言和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
C.前者借鉴西方文化与文学资源的同时具有文化自信,后者积极地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自由、博爱等现代思想。
D.前者得益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呈现出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后者肩负特定的历史使命,整体风格沉郁、悲凉。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共4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小羊圈胡同的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地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四爷跟前:“四爷爷!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很想发发牢骚。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地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博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下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他想到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睛,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不知又会整出啥汤儿事?”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瑞全小声地说:“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
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
“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有删改)
【注】《四世同堂》是老舍于1941年开始创作准备的长篇小说,当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才开始共延续了4年的写作。此处节选自第一部《惶惑》,故事从北平陷落之初讲起,表面本来和睦的胡同变得风云四起。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不仅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还反衬出日寇的侵略暴行和人物内心的灰暗惨淡。
B. 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则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这句话道出了老三和大哥共同的心声,但在老三的去留问题上两人出现了严重分歧。
D. 小说语言颇具京味,如“绿槐虫元”“撒了嘴”“啥汤儿事”等词语,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5. 关于北平陷落时小羊圈胡同各类人反应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为一项是( )3分
A. 北平陷落,小羊圈胡同的“众生相”,为下文写瑞宣一家的言行做铺垫。
B. 李四爷早早地就开始谋划悬挂日本国旗,是其对战事不乐观的无奈之举。
C. 与孙七和刘师傅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车夫小崔更担心自家生计的问题。
D. 飞机、炮声的消失让一切暂回寂静,也让人们沉入片刻的安宁与平和中。
6. 小说中第三段集中表现了面对北平陷落瑞宣的复杂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5分
7. “在抗战中,我不仅应当是个作者,也应当是个最关心战争的国民。”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共3小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10.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共4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D.莫不中音 中:合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人有间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畸”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二)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共8分,共2小题)
送 别
(唐代)李 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16.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共 3小题,每空1分。)
17.名篇名句默写
(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对诸葛武侯的悼念。
(2)《书愤》中陆游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共5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在于运动。一个腾不出时间去运动的人,总会为健康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反,爱运动的人,往往能更_______________地分配时间,( )。
常能看到一些_______________的老人,每天坚持晨练。他们或是舞太极,或是跳绳踢毽,或是慢跑爬山,精神头倍儿足。相比之下,总有一些年轻人,习惯下班后就聚餐、打游戏,周末就熬夜、不起床,用_______________的借口拒绝锻炼,结果常常哈欠连天、无精打采。
运动和不运动,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无论生活有多忙,抽点时间去运动,无论工作有多累,分点精力去锻炼。你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在塑造一个更有活力的自己。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优雅 精神矍铄 五光十色
B.优雅 风华正茂 各种各样
C.从容 精神矍铄 各种各样
D.从容 风华正茂 五光十色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并常常收获健康的奖励 B.并常常收获身体的奖励
C.于是能支配更多的时间 D.于是拥有了更多的时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或者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B.与其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
C.与其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不如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
D.或者到年老了羡慕他人的好身体,或者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的健康。
21.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宁夏开元学校拟举办一次“中国古典诗歌朗诵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两则宣传语。要求:主题明确,语言连贯。5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30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6.1%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是“口头积极者”,78.1%的受访青年表示周围“口头积极者”多,其中21.7%直言非常多。
估计不少人会对以下情形很熟悉:早早定了复习计划,但不到考前最后一晚就复习不下去。布置了作业,虽然自我祷告了几百遍“早点动手”,但多数是踩着最后的截止日期匆忙提交……等一会儿、拖一下,之后随着时间的累积,不断发酵的内疚、自责、挫败、愤懑等情绪将自己包围继而吞没其中。
作为中学生的你或许也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拖延症”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