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面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 B.通国之善弈者也 C.一人虽听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同“慧”) B.孔君平诣其父(拜访)
C.父不在,乃呼儿出(就,于是) D.孔指以示儿曰(表示)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为设果,果有杨梅。
4.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的话刚说完,杨氏之子马上就作出了回答,反应速度快
B.杨氏之子的话让孔君平感到羞愧,使他认为自己失礼在先,无言以对
C.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以孔雀不是孔君平家养的禽鸟来反驳对方,语气还更委婉,可见应答得体
D.杨氏之子的回答没有一丝纰漏,说明了杨氏之子心思缜密
5.下列对句子“此是君家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你家买的水果 B.这是你家种的水果
C.你姓杨,它叫杨梅,这是你杨家的水果啊 D.这是你们一家喜欢吃的水果
6.《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 )。
A.遇到问题,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
B.遇到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来解决
C.小孩子的想法往往比成人的想法更好
D.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反复思考,然后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7.读拼音,填字组词。
【liáng】 高( ) 桥( ) ( )爽 测( )
【yì】 造( ) 奇( ) 容( ) 回( )
【qín】 ( )兽 ( )快 ( )弦 ( )朝
8.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 ②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
③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 ④甚(shèn shèng)聪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
句意:
(2)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
句意: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 闻:
句意:
10.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齐白石老人在绘画方面的zào yì( )令人折服,他笔下的fēi qín( )、虫鱼妙趣横生,活灵活现。
11.理解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选自刘义庆的《 》,通过对杨氏子 (动作 神态 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杨氏子 的特点。
(2)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 )。
A.他用反问的语气来问孔君平,让孔君平无言以对
B.他用幽默的话骂孔君平是家禽,令对方难堪
C.他也像孔君平一样,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并以否定的方式委婉回答,照顾了客人的情面
D.他回答的速度很快
12.在杨氏之子给孔君平端出杨梅之前,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之间会有怎样的问答?请结合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孔君平:你父亲在家吗?
杨氏之子:
孔君平:
杨氏之子:
1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4.理解句子,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上面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他们是在 上做文章。
(2)孔君平的意思是“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十分风趣幽默。
(3)杨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 ”,想一想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而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打“”。
①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 )
②这样说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孔君平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之前他说的“此是君家果”才站得住脚。( )
③这样说是对孔君平的反驳,语气强烈,体现了杨氏之子口齿伶俐的特点。( )
(4)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之处在于( )。[多选]
A.效仿孔君平的说法回应
B.没有生硬地对答,而是婉转地说,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C.幽默风趣,不伤和气
D.委婉地称赞了孔君平博学多才
四、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补充文言文的内容。
(2)这则文言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3)孔君平是如何调侃杨氏之子的?( )
A.他用杨氏之子的年龄来调侃他。
B.他通过杨氏之子拿出的杨梅,将两者联系起来,用幽默的语言调侃杨氏之子。
C.他通过孔雀调侃杨氏之子。
D.他通过自己与孔君平的关系来调侃杨氏之子。
(4)请将文中孔君平的话语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5)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
C.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之意
D.孩子有力地回击了孔君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16.【文言文阅读】课文中的杨氏子巧妙作答,让人称奇。请阅读下面的文言小故事,完成练习。
包山寺僧天灵者,博学通文。有一秀才嘲之曰:“秃驴的秃字如何写?”僧应声答曰:“把秀才的秀字,屁股略弯弯掉转就是。”
——[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有一秀才嘲之曰:
僧应声答曰:
(2)天灵的回答机智幽默,巧妙在哪里?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说一说。
17.快乐阅读。
徐孺子赏月
刘义庆
徐孺子①年九岁,尝②月下戏③,人语④之曰:“若令⑤月中无物⑥,当极明邪?”徐曰:“不然⑦。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⑧,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徐孺子:徐稺(zhì),东汉时期名士。②尝:曾经。③戏:玩耍,嬉戏。④语:对……说。⑤若令:如果。⑥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中称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⑦然:正确,对。⑧瞳子:瞳孔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孺子/年九岁 B.尝月/下戏
C.若令/月中无物 D.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2)“人语之曰”中“之”在文中指( )。
A.徐孺子 B.桂树 C.月亮 D.嫦娥
(3)下列句中的“此”是指什么?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风雪之声 B.杨梅 C.瞳孔 D.天门山
①无此,必不明。( )
②此是君家果。( )
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④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②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③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5)徐孺子的回答巧妙在( )。
A.徐孺子巧妙地让提问的人觉得自己有眼无珠,感到难受
B.徐孺子让提问的人自己明白月亮是明亮美好的
C.徐孺子把月亮比作人的眼睛,表现了眼睛的明亮
D.徐孺子把人的眼睛和月亮进行了比较,说眼中无瞳孔就不会明亮,巧妙地回答了提问的人
(6)你从徐孺子和课文中的杨氏子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D,“孔指以示儿曰”中的“示”是“给……看”的意思。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杨氏之子的回答中有“孔”,即孔君平的姓。因此杨氏之子也跟孔君平一样,在姓氏上做文章,回答既幽默又有礼貌。答案为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粱;梁;凉;量;诣;异;易;忆;禽;勤;琴;秦
8.【答案】shì;wèi;yìng;shèn
9.【答案】(1)非常。;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2)就,于是。;(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3)没有。;听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0.【答案】造诣;飞禽
11.【答案】(1)世说新语·言语;语言;有礼貌、机敏聪慧(2)C
【解析】(2)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时,抓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可知,杨氏子的机智表现在他巧妙的在姓氏上做文章。
12.【答案】没有在家。;那你出来吧。;我给你端些水果。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课文的第2句话来分析。即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改写成问答的形式,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当客人来家时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结合原句来写即可。
13.【答案】(1)(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孔君平去拜访杨氏子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他儿子出来。
14.【答案】(1)姓氏
(2)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
(3)孔雀 ① ②(4)A;B;C
15.【答案】(1)孔君平诣其父;此是君家果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3)B
(4)这是你杨家的水果。(5)D
16.【答案】(1)嘲笑,嘲讽。;随着声音,指马上。
(2)天灵巧妙根据秀才的说法,在“秀”字上做文章,“把秀才的秀字,屁股略弯弯掉转就是”,不仅回答了对方,还有力地讽刺、回击了秀才,应答机智,语言幽默。
17.【答案】(1)B (2)A
(3)①C;②B;③D;④A
(4)①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
②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
③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5)D
(6)示例: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在与他人交谈时,要应答得体。
【解析】(1)
这道题考查的是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尝月下戏”的意思是曾经在月下嬉戏,故“月”和“下”不能断开,划分不正确的是B项。
(2)
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代词的能力。“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的意思是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故“之”是代词,代指徐孺子。故选A。
(5)
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完成时,要抓住“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再结合《杨氏之子》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之处来分析徐孺子的回答巧妙之处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