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草船借箭》说课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草船借箭》所在单元的教材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组教材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及阅读的能力,阅读浅显的叙事文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草船借箭》是一篇没有大量补白的古典名著译文,其中的很多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淡出的了我们的生活,学生缺少必要的相关历史知识的铺垫,因而学生要文从字顺的读好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被调动出来。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话了。
二、 说目标:
1、会读课后10个生字,指导写好 “督”“丞”,能结合课文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培养能力)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过程与方法)
3 、 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故事的前
因后果,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说教法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检测的方法,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读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1、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借助板书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用完整而有条理的语言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达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的目的。
3、采用自主朗读、自主学习的方法。
4、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多法并举,目的在于让阅读教学变的清晰起来。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音乐、视频、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说预习:
1、会读课后10个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用不同方法理解。
2、读五遍课文,标画课文自然段,试着标注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起止段。
3、查资料:
(1)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2)了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3)收集与三国有关的小故事、歇后语、成语等。
4、圈画文中人物的名字。
六、说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新课,示标。
2、检测预习,巩固提高。
3、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4、练测促学,紧扣内容。
5、总结课文,疑难探究。
说导课:
1、 由《三国演义》片头曲引出三国,又引出我国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并提示学生积累在书上。这一方面是让学生能正确书写四大名著,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完成小练习册上的相关内容。
2、学生交流资料,故事背景的介绍,均是为学生了解本文做铺垫。
3、老师讲述前文的情节:“将干中计”顺理成章引出新课。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去看的兴趣。
出示课题:《草船借箭》,抓住课题中关键字“借”质疑课题。(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借到箭没有?)意图:理清线索,
说检测:
有效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就是学生的预习,设置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一些基础目标,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学生养成一个扎扎实实预习的好习惯。
1、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1)自由读、请学生读第一行生字,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这几个多音字的把握情况,相机重点强调。检测。
(3)指导写字:写笔顺、观结构、看占位,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展示。学生上黑板写也是一种展示。
(4)抽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了解学情。
理清课文层次。
(1) 出示第一自然段,抓“妒忌”由词义到句子,弄清借箭背后真实的原因,让学生走进课文看看周瑜陷害诸葛亮找的什么借口,理清课文的起因。板书“妒忌”
( 2)快速找出文中最能体现诸葛亮才能的词语。引出“神机妙算”并板书,找出这个词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相机理解该词的含义,体会周瑜的话道出了故事的结局。理清故事的结果。板书“叹服”明白本课前后呼应的写法。
学生理清故事前因后果,中间部分就是事情经过。浏览事件经过部分,弄明白事件经过都写了什么?明确:准备(诸葛亮准备,周瑜也在准备),借箭的具体过程。播放视频激发兴趣,让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冲击,初步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为第二课时体会人物形象做铺垫。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为有了前面的理清层次这个环节,所以让学生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就不会有困难。提示学生用上黑板上板书的“妒忌”、“神机妙算”、“叹服”。
作业:
1、抄写词语。完成小练习册一、二题。
2、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观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四十集。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
2、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究竟“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给学生留下悬念,课后去探究。作为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1.以文章题眼“借”为突破口导出纵向思路“为何借 → 怎样借→结果”,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度,又放缓了教学坡度,还使文章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
2.“忌妒→神机妙算→自叹不如”准确地概括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经过,便于学生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样既突出了本课重点,有突出了本课难点。
八、说课后反思:
1、时间的把握上前松后紧。字词的处理不够紧凑。
2、进入课文的切入点从理解“妒忌”、“神机妙算”入手,切入点选择的还是比较难了。从人物入手(文中周瑜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更容易把学生领进课文。从结果到原因再到经过。
3、交流材料环节,学生准备的不够丰富的时候,老师要做补充,目的就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4、教材钻研不透、不精、不深。
5、过去也仅仅只是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段时间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并且身临其境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内涵,对这句话也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需要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去解读他、实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