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4 14: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1840年—1949年
1949年至今
远古——南北朝
隋朝——清朝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魏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蜀 西魏 北周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东周

秦汉时期
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1)隋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隋朝的统一:时间+意义(影响)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2)人物+时间:
(3)中心+北达+南至+四段+ 五大河流:
(4)地位:
(5)作用:
(1)原因:
(2)过程:文帝+炀帝(标志):
(3)影响:
(1)原因:
(2)表现:
(3)时间+标志: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
统治残暴
隋文帝
隋炀帝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励精图治,经济繁荣
开凿运河,贯通南北
创立科举制
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隋朝的总体特征:短暂的繁荣
本课小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
秦与隋
1.重建统一且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2.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
“成由节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
拓展
1.建立:
2.统一:
581年
隋文帝杨坚
长安(书上图圈出)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589年灭陈
历史意义:
时间:
君主:
都城:
时间:
隋的统一
历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秦朝 西晋
隋朝 元朝
开皇之治
材料3:隋朝在中央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阅读材料,总结隋文帝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材料2: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北朝
度量衡混乱,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
材料1:隋朝实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增加政府的税赋收入,健全
仓廪制度,稳定经济秩序。 ——《蒙曼说隋》
经济上:
政治上: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
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2:含嘉仓,始建于隋朝公元605年,位于洛阳市老城北,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粮窖400座以上,每座粮窖可以存储约50万斤粮食。唐太宗曾感慨:“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1:隋朝仅用30年就让国家可控人口重新达到了5000万。
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治理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含嘉仓粮窖示意图
含嘉仓示意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长安
据图,隋朝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江南地区
南粮北运
隋朝定都何处?如何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政治军事重心
江南开发
粮食产区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像(569-618)
杨广(隋炀帝),隋文帝与独孤伽罗的次子。史书称其“美姿仪,少聪慧”。公元604年7月继位,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605年4月14日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说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具备哪些条件?
1.隋朝统一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中央集权加强,为征发百万人提供可能;
3.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开通大运河
为什么开通大运河?(直接/根本)
直接原因:加强南北交通
根本原因:巩固全国的统治
识记大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个作用
四段水渠
五条水系
——东都洛阳
——涿郡/余杭
——永通邗江
——海黄淮长钱
长安


钱塘江
——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开通大运河
自己动手:
洛阳
涿郡
余杭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出谋划策:
请你为余杭的丝绸商人设
计一条到东都的水路线路。
江都
简笔画大运河,并在图上标注重点信息。
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通大运河
《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否定
肯定
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开通大运河
读诗,评价大运河。(评价原则:一分为二)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
为了缩短航线,1283~1293年,
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
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
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
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它
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运河
隋唐运河
浙东运河
开通大运河
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
世卿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夏商周时期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朝

科举制
(血缘/嫡长子)
(举荐/贤孝品行)
(门第/士族垄断)
上品
中品
下品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正: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
· 说说你对“上品无寒门,下品
无士族”的理解?(弊端)
1.士族独占上品,士庶严格区分,
且官员选拔权由权贵垄断;
2.只重门第,不重才能。
阶级矛盾加剧;
不利于中央集权。
巩固门阀政治的
工具;朝廷无人可用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课文,梳理隋朝科举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1. 隋文帝,废除了旧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易错易混点
· 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 谁确立了科举制度?标志为何?
· 旧制与新制最大的不同点?
隋炀帝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朝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参政,
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作用?
最大不同?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通过材料说出创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3: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张婷《科举制度与我国知识发展的关系》
材料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
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5: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对中国
封建社会的教育事业,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材料1: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4: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
内容 表现
奢侈享乐
徭 役
兵 役
总 结
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杨广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命数。公元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38年:短命王朝)
隋朝的灭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