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10: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检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都要参与到劳动中去,有社会分工并各司其职。作为神祇之王、主宰着整个宇宙的宙斯,在行使权力时要受到众神的制约。这反映出古希腊
A.神的意志高于一切 B.形成了崇拜神话人物的情结
C.诸神是人类的奴隶 D.神话传说是现实政治的集中反映
2.阿富汗一处公元1世纪的遗址中墓主的装饰品有骑海豚少年金领别针、半裸的女神阿洛狄忒垂饰、雕着女神像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些出土物反映出当时( )
A.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B.希腊文化成为中亚文化主流
C.罗马帝国内部经济联系加强 D.中亚是东西文明的连接地带
3.英法百年战争初期,随国王远征服役的骑士一共不超过3000人。于是英王规定:根据地租要求地主负担不同数量的军种,如地租值5镑的地主应负担一名弓弩手,大封建地主应供给整队的人员;地主若自己不能服役可以找人代替;如果交不出人则处以罚金。这样,英国招募了一支素质优良的军队。这反映英国( )
A.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B.封建庄园经济崩溃
C.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4.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A.王权演变历程 B.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历程
C.神权演变历程 D.城市自治权的变化过程
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A.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D.王后曾游历过印度、埃及、两河流域地区
6.在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中,被誉为“美洲的希腊”的是
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古罗马文化
7.哥伦布曾向葡萄牙王室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遭到王室的拒绝。学生在讨论王室拒绝的原因时提出以下四个观点,较为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涉及到几乎所有欧洲国家,持续时间达一个世纪之久,物价上涨幅度高达几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商业革命的出现 B.价格革命的出现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欧洲的殖民掠夺
9.宗教改革中,英国改用英语为正式语言,出版了英语版《圣经》;荷兰在国内推广荷兰语,出版了荷兰语的《圣经》。这些举措( )
A.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瓦解了天主教会势力
C.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D.推动了民族国家形成
10.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用了某位重要思想家的思想,推行三权分立的重要举措,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华盛顿
11.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
①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③ 摆脱了村社的控制
④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9年,并且规定1/4的参议员由国民议会选出并终身任职。其中,关于议员任期的规定
A.表达了共和派的要求 B.体现了人民的意愿
C.体现了明显的保守性 D.合乎历史发展潮流
13.1850年,英国便停止建造以帆为动力的军舰,蒸汽动力开始发展起来。十年后,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民用帆船开始露面,接着又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汽船所取代。上述材料说明
A.水上交通面临新的转折
B.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完成
D.汽船开始航行于海上
1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道:“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什么特点
A.人民民主 B.暴力革命 C.国家公有制 D.共产主义
15.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这说明了当时印度( )
A.民族工业走向独立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D.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16.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传统经济,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这一思想的核心目的是
A.抵制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B.实现印度的繁荣与强盛
C.竭力维护当时社会秩序 D.倡导发展印度本土经济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向波斯、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摘编自【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穆罕默德在推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并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欧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以建立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孙颖、黄光耀《世界当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何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根据怀特计划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和两大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趋势?中国应该怎样应对这种趋势?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数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历史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美国人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1.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都要参与到劳动中去,有社会分工并各司其职。作为神祇之王、主宰着整个宇宙的宙斯,在行使权力时要受到众神的制约。古希腊神话体现了人文精神,这与当时古希腊现实政治息息相关,古希腊所有公民都能参加公民大会,希腊公民都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反对少数人的专制。由此可知,神话传说是现实政治的集中反映,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主宰着整个宇宙的宙斯,在行使权力时也要受到众神的制约,不能说神的意志高于一切,排除A项;古希腊神话反映了“神人同形同性”,未形成崇拜神话人物的情结,排除B项;“诸神是人类的奴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阿富汗一处遗址中出现了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反映中亚地区是中西文明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主流”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
3.A
根据材料“根据地租要求地主负担不同数量的军种,大封建地主应供给整队的人员......交不出人则处以罚金”可知,英法百年战争初期,英国国王按照传统招不到远征服役的骑士,不得不进行硬性的规定,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封臣不再自愿履行其义务,封君封臣制度逐渐走向衰落,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崩溃的信息,排除B项;中央集权国家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A
依据题干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在8世纪至13世纪,西欧中世纪社会教权势力强大,而王权势力弱小, 13 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神权,西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和发展,王权势力有所上升,最后在17、18世纪到来后,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等国陆续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世俗王权再次走向了低谷,A正确;14世纪以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思想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B排除;宗教神权在8世纪至13世纪一直是居高不下的,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C排除;在11至12世纪。西欧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这与曲线的走向不符,D排除。故选A。
5.C
根据“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可以看出,阿拉伯的经典故事中融合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B项与主旨无关,排除B;材料不能证明王后曾游历过印度、埃及、两河流域地区,排除D。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文化被誉为“美洲的希腊”,A选项符合题意。阿兹特克文化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B选项排除。印加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C选项排除。古罗马文化是古罗马在建立和统治国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先前发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并在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文明,D选项排除。
7.B
据所学可知,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使东进前往印度取得重大突破,故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方案可能会遭到王室拒绝,故B项正确;有高额利润应该支持,而不是反对,排除A项;迪亚士没有到过印度,排除C项;达伽马的航行在哥伦布之后,排除D项。
8.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新航路开辟后。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这主要是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掠夺导致的,D项正确;商业革命表现为贸易中心的转移,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方式创新,排除A项;B项是材料的表象,不是原因,排除B项;欧洲价格革命出现是由于欧洲殖民扩张导致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D
宗教改革过程中,大量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出现,这有助于促成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圣经》的大量出版意味着当时依然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文艺复兴在14/15世纪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孟德斯鸠主张的是三权分立体制,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正确;伏尔泰主张的是开明专制,A排除;卢梭的主张是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B排除;华盛顿最大的功绩就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D排除。故选C。
1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后,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控制,③错误,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
12.C
法国参议院中有1/4的参议员是终身任职,这明显不符合民主制度中的任期制,是不符合民主发展潮流的,所以是共和派对君主派妥协的表现,体现了保守性,故选C;部分参议院终身任职的规定不可能是共和派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排除AB;这一规定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排除D。
13.A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蒸汽动力由应用于军舰到应用于普通帆船,又由辅助动力演变为主要动力,这推动了交通领域内的转折,据此可得出答案为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地位,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交通领域的转折问题,只依靠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完成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英国便停止建造以帆为动力的军舰,蒸汽动力开始发展起来”“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民用帆船开始露面,接着又为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汽船所取代”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交通领域内的转折,“汽船开始航行于海上”不是材料中的主旨,故D选项错误。
14.A
关键信息是“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这说明巴黎公社实行人民民主,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暴力,排除B项;公有制的形式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共产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根据材料“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强调的是印度被英国殖民,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被殖民者摧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不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没有体现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从材料中的“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可以看出,甘地崇尚纺车是为了实现印度的繁荣与强盛,B选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核心目的”这一要求,排除;甘地的主张是为了印度繁盛,而不是维护当时社会秩序,排除C项;甘地倡导发展印度本土经济属于手段而非目的,排除D项。
17.(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迁居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并使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共同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认识:文明交往的形式分为武力扩张与和平的商贸往来等多种形式,和平的商贸往来在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迁居麦地那,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等成就概括。
(2)根据材料中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等内容,从阿拉伯人对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文艺复兴和社会转型所发挥的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
(3)特点:根据所学内容可从地理位置、文明成就、世界影响等方面归纳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共同特点。认识:依据材料三,可得出文明交往的形式分为武力扩张与和平的商贸往来等多种形式。其中,和平的商贸往来在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8.(1)原因:工业革命;鸦片战争后。
(2)构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经济全球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敢于创新,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1)原因:根据材料“大工业建立了由欧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可知,工业革命;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国门大开,被卷入世界市场。
(2)构建:根据材料“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以建立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根据怀特计划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所学可知,这一体系之下的两大国际组织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趋势:根据材料“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策: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敢于创新,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等分析。
19.(1)历史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作物、牲畜、病菌等物种的大交换;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全球联系初步建立。(写任意两点)
(2)核心思想:材料二,人文主义;
材料三,挑战教皇权威;
材料四,理性主义。
(3)共同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反封建,追求民主、科学和自由;欧洲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和思想束缚。(写任意两点)
共同影响:它们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有利于冲破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都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写任意两点)
20.(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价格降低,更多人用上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1)原因:根据“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得出运送物资的需要;根据“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得出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根据“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得出生产成本低;根据“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得出政府支持。
(2)原因:根据“生产的流水线”得出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影响:根据“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根据“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得出产量增加,价格降低,更多人用上汽车;根据所学,还可从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等分析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