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5 07: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联研”单元及课时教学设计基本要求(2021年版)
单元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学校 年级 高一
设计者 指导者
课程标准模块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使用教材版本 湘教版必修二
单元名称 产业区位选择
单元课时数 2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主题概述 一、核心概念: 1.区位:一般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空间位置,另一方面指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2.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3.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4.农业分类: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5.影响农业生产的区别因素:有三大类,包括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6.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7.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关键在于减少生产、储运、加工环节的污染,使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卫生标准。 8.有机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农膜、饲料添加剂等,而是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 9.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10.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木则木,宜渔则渔。 1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有:亚洲水稻种植业、商品型谷物种植业,商品型混合农业,商品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地中海型农业,商品型乳酪业和畜牧业。 二、内容结构 呈现方式 课时安排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第2课时农业布局核心问题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学习任务1.课前阅读相关图文、视频资料掌握核心概念前学习小组自制PPT,课堂展示和讲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自主学习完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学案。1学习小组针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案进行探讨交流、展示、质疑等。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2小组合作探究影响世界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教学活动1.课前了解图文材料掌握概念2.自主学习,完成学案1学案交流展示2讨论区位布局3完成案例分析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课本、图册、学案等资料自主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学会从发展的角度,以人际协调的观念,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围绕“农业区位因素”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1.课前阅读相关图文、视频资料掌握核心概念: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课前学习小组自制PPT,课堂展示和讲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自主学习完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学案。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课本、图册、学案等资料自主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提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第二课时: 1.围绕“农业区位因素”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设计以下学习任务:学习小组针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学案进行探讨交流、展示、质疑等。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 2.围绕“农业布局”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观看视频,阅读课本65页活动题和67页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影响世界农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设置开放性的活动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展开分析交流,要求学生调查家乡农业生产活动,撰写调查报告,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评判身边的地理事象,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育人价值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结合图文资料,让学生理解形成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是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的形成以及变化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产品的类型、品质、生产规模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会从发展的角度,以人际协调的观念,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主题学情分析 本章是继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章城镇与乡村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从区位的角度来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各种要素的联系,对第一、二章知识的延伸和具体化。同时也为区域发展战略及人地关系可区域发展的学习做好铺垫。本章选取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分析学习。 通过对第一章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和已具备的相关知识包括初中所学的背景知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概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我农业区位要素的关系缺乏综合思维。也很难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解决具体的案例,同时区域认知素养有待提升,未能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
开放性学习环境 按6人小组模式摆放桌椅; 拥有基本教学设备的多媒体教室;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1.搜集资料,认识农业及区位的含义,渗透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表现,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渗透人地协调观; 3.结合案例,说明农业区位要素如何分析,了解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培养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活动/任务1 第一课时: 任务1-课前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视频资料掌握核心概念。 任务2-学习小组自制PPT,课堂展示和讲解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 任务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学案。 第二课时: 任务1-学习小组探讨交流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布局”的学案; 任务2-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和更正; 任务3-利用学案从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农业区位,归纳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 任务4-观看视频,了解农业现代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 任务1-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为例来学习水稻种植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并分析解决措施,归纳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任务2-学生阅读课本67页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域因素。
活动/任务2
活动/任务3
······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 (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需要评价的活动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活动A名称 能积极参与调查,并生成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小组+20分; 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能积极回答问题,个人+5分; 能认真总结反思,形成知识框架并展示,个人+5分。
活动B名称
活动C名称
······
评价要素 方案2: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简述单元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简述针对单元评价内容的关键表现
评价方法 简述针对单元评价内容或者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
赋值方法 简述针对评价内容或者评价指标的赋值方法与标准
五、单元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 选择题 读“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④地气候特点与“春雨贵如油”描述相符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针对“春雨贵如油”,农业生产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 兴修水利工程 B. 田间精耕细作 C. 提高机械化水平 D. 修建温室大棚 反季节蔬菜是在热量条件限制蔬菜栽培的季节,从外地调入或利用先进技术种植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冬季有“天然温室”、夏季有“天然凉棚”露天种植蔬菜,是我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是云南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云南形成“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位置低②市场需求大③地势起伏大④科技投入多⑤水热较充足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⑤ 4. 云南冬季、夏季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分别来源的产区,最可能的是( ) A. Ⅱ区、Ⅰ区 B. Ⅰ区、Ⅲ区 C. Ⅲ区、Ⅱ区 D. Ⅱ区、Ⅲ区 二、非选择题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红花椒喜温不耐寒,气候温和是花椒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在年平均气温8~16℃的地方都有其栽培,果实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为20~25℃;大红花椒适宜在地势开阔、背风的阳坡(缓坡)、砂壤土和中壤土中生长。丹江口市地处鄂西北山区,年平均气温15.3℃,平均降雨量845.6mm,土壤微碱性,十分适宜花椒生长。目前该市已发展大红花椒8万多亩,建立了几十家的花椒生产企业,同时兴建了1000亩花椒科技示范园,集花椒生产、加工、科研于一体。 (1)分析丹江口市花椒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促进丹江口花椒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基于各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汇总形成单元反思性教学改进设想。 明确主要经验或者需改进的方面。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课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型 新授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的选择与农业布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本节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本节内容又是第三章、第四章进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农业区域因素和农业布局进行阐述。首先,重点介绍农业区位条件的具体要素,包括自然条件当中的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特征的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科学技术因素中的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关注农业产业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评价,突出强调农业区域因素,尤其是农业科技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特征变化的影响,其次,对于农业布局,注重农业地域类型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分析,从中得出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征。
2.学习者分析
授课的学生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已经通过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这是本节分析农业区域条件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农业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农业知识的表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弱。
3.学习目标确定
1、基础目标: ①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地理含义; ②通过阅读分析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思维养成: ①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并进而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 ②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 结合实际生活,学会采集和运用身边的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3、地理核心素养: ① 通过区位因素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② 结合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怀; ③ 帮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思想。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5.学习评价设计
课前学案完成情况; 表现师评自评他评全部完成全部完成,并进行标记、批注全部完成,进行标记、批注,并提出问题
课堂学习: 表现师评自评他评认真倾听、思考、参与讨论认真参与活动,积极展示,给出基本答案认真参与活动,积极展示,准确表述,并能提出问题
课后反馈 表现师评自评他评补充、整理笔记,完成课时作业构建思维导图,完成课时作业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思路,完成课时作业并选择相关案例运用知识尝试进行分析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农业区位因素教师活动1 材料: 看英国某超市销售的农产品来源于世界各地 2.提出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些农产品的生长习性与来源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是否相适应,并且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1 1.看这张农产品超市来源图,指出农产品具体来自于哪一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把它们确认,并且分析这些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农产品来源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思考实 农业区位因素。环节二: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教师活动2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提出问题:这些条件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2.检查上节课关于“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学案完成情况。 3.探究问题: 探究一: 1.农民(李友地)有两块地,A和B。他想在这两块地上种植粮食,这两块地的各种条件不一样,创设了四种不同的条件,让学生来帮他决策种在哪里,并让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 沁州生产的小米区位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它能够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学生活动2 3.学习小组探讨交流关于“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的学案。 4.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和更正。最后核对答案整理完善。 参考答案: 探究一: ①A地为山地,B地为平原——地形 ②A地为盐碱地,B地为黑土——土壤 ③A地热量条件好,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并且水热组合好,B地温度较低,降水少,条件差——气候 ④A地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粮食需求小,B地大城市周边,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市场 探究二: 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比较高,海拔大多在900到1200米的山地,但是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土层较厚。 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到2600小时左右,季节性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 小米生长期大约平均气温为18.5度到20度,最适宜。 雨量适中,年均降水量约600毫米左右,区域内大气通风条件良好。 2.沁州黄的营养价值极高,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量的维生素E,含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含钾高,含钠低,对高血压患者有益。含铁磷量高,能够补血健脑。 3、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清光绪年间,沁州黄小米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民国四年1915年,沁州黄小米在旧金山召开的庆州巴拿马运河同行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级金奖。1986年,沁州黄小米在全国赛米会上获评为一级优质米,荣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并被大会确定为衡量全国各种小米优劣的标准。沁州黄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获得金奖。 4、品牌知名度高。2003年8月7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州黄小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19年11月15号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1年11月初成功通过“圳品”认证,获得“圳品”标识上市资格,成为山西首批获证产品。 5、科技投入品质提升。2010年开始,沁献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联合研制开发了以清蒸黄小米为主要原料的谷之爱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销售市场已覆盖全国28个省区,200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店已经达到一万多个,并且出口美国、加拿大。 6、现代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网形成 知识总结 自然条件分析:气候:光照①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如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瓜果比较甜。 ②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如西欧地区因光照不足,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③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热量不足的问题。如我国东北平原,虽然纬度较高,但夏季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热量①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如我国海南,因热量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②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如我国东北地区,因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若夏季出现低温,则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降水①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过多易造成洪涝,过少易造成旱灾,均影响农作物生长 气温日较差①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如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但日温差过大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②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如温室里栽培的农作物的品质不如室外同种农作物的品质好 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典型地区如美国。 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典型地区如日本。 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若地势起伏大,可发展立体农业,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若地势起伏较小(坡度<25°),适宜发展梯田。 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域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 土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的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如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会成为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政策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农业技术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域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讨中增强学生对农业区位分析有了较好理解,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7.板书设计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拓展作业:“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与哪些因素有关”调查活动。 请同学们到我们周边的菜市场或者是大型超市进行调查,了解我们本地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的类型及其来源地。 各小组根据调查资料,完成关于“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调查报告。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的特色在充分利用图文、视频资料为载体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布局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并分析农业生产的缺因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另外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理解核心概念及其内在联系,自主完成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地理实践力。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整体评价:
该单元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学情确定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充分。每个教学内容内部结构紧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注重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具有很高的地理素养和教学认知,在进行单元设计和完成模板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和探究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生活地理的兴趣。
改进建议:
1、更加深入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主题内容构成教学单位,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和内容体系。
2、进一步打磨相关细节,更加清晰明确不同环节的准确含义并进行针对性填写。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