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温故知新
1.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2.给唐朝致命一击的事件是?
3. 唐朝灭亡的时间?标志?
4.唐朝以后中国进入了哪一时期?
5.中国历史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五代十国
统一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1.辽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
2.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
3.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
4.“澶渊之盟”的内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5.宋与西夏议和的内容?
6.对辽、西夏与北宋关系的认识?
自学提纲
1.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与北宋的和战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族: 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措施
(2)党项族: 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措施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太宗: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时期:
西夏攻宋
宋夏和约
宋真宗时期:
战
和
战
澶渊之盟(和)
西夏
辽
北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巩固措施
辽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契丹族与党项族
阅读课文P33-34,完成下列表格。
时代特征:
民族政权并立
重文轻武等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唐朝末年,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生活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以游牧为主
契丹鸡冠壶
契丹货币
契丹文字
以下图片反映了辽和西夏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措施:①发展生产
②创制文字
意义:国力不断增强。
辽
契丹族与党项族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措施: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
辽和西夏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相似之处?
1.都学习中原的汉文化,
创制本民族文字;
2.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3.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辽
北 宋
西夏
三个政权之间如何相处?
和谐合作还是相互征伐?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
2
辽太宗
1
宋太宗时
3
宋真宗时
4
战
和
和
战
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总之,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利: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弊:“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笔记)
利: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交融
评价原则: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课后活动
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答: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辽与北宋的和战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和平,边界贸易兴旺。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
和
P36 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后
活动
答案同“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960年
西夏归附北宋
1038年
西夏独立,
北宋发动对西夏的战争
1040年
西夏首领元昊发动对北宋的战争
1044年
“庆历和议”
916年
辽建立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澶渊之盟”
1125年
金灭辽
战:45年
和:120年
和:78年
战:6年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三方的密切来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