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01: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温故知新
1.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2.以下中央机构设置分别出现在哪个朝代?
3.锦衣卫和东厂分别是哪位皇帝设立的?
4.秦朝和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1368年 朱元璋 江苏南京
甲:秦朝。乙:唐朝。丙:明朝
锦衣卫:明太祖 。 东厂:明成祖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
(苏禄:今菲律宾群岛)
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
(浡泥:今东南亚)
这两位国王访问明朝时因病过世,遂安葬在中国。这两件事共同说明明朝哪一方面的成就?
对外交往(不是民族交往)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最远到达?特点、影响?
3.戚继光抗倭的功绩?胜利的原因?
4.什么时候谁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自学提纲
1.郑和下西洋
(海之荣光)
2.戚继光抗倭
(海之抗争)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海之耻辱)
(1)背景:
(2)概况:
(3)评价:
明朝的对外关系
(1)背景:
(2)经过:
反侵略战争+民族英雄
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
时间+次数+最远到达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jué)
攫取了居住权
壮举+友好往来+开创亚非航线+航海事业贡献
(3)评价:
倭寇+倭患
(wō)
友好
交 往
军事冲突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朝中期以后——国力衰落
国家综合国力 ? 外交关系
明朝的对外关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本课小结
决定
山东舰
增强综合国力,建设海洋强国
辽宁舰
山东舰
郑和:原姓马,回族人,被明成祖赐姓郑,世称“三宝太监”。明朝著名航海家,拥有高超的航海技术和领导能力。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手掌太监,并派他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1.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
2.西洋在哪?

西
材料一: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②用中国的的货物去换取海外奇珍。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
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政治目的
——经济目的
1
巨大的风浪,迷失方向,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2
3
4.郑和和他的船队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郑和
郑和下西洋
是什么力量使得郑和完成这不可以思议的远航?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世界强国。(强大的国家实力是根本原因)
发达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的丰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宋元)
郑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起止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装载物品
交往方式
到达地区
郑和下西洋
5.概况
1405-1433年
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首次就有27000多人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慷慨送礼、贸易
最多时200多艘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比较结果
起止时间 1492-1504
次数 4
人数 1000-1500
船数 17艘 装载物品
交往方式 暴力掠夺 到达地区 美洲
郑和下西洋
6.影响
1405-1433年
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首次就有27000多人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慷慨送礼、贸易
最多时200多艘
时间早、长
次数多
规模大
和平交往
范围广
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太平洋
印度洋
刘家港
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
根据图片结合课本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②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榜葛剌进麒麟图》
郑和下西洋
6.影响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倭寇。
戚继光抗倭
倭寇图卷(局部):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1.何为倭寇?
2.明朝中期,为何出现倭患 ?
3.怎么样抗击倭寇?
4.抗击倭寇取得了什么成果?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2.明朝中期,为何出现倭患 ?
(1)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根本原因)
(2)实行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3)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戚继光
3.戚继光怎么样抗击倭寇?
整顿军队
招募军队
操练阵法
创造“鸳鸯阵”
“戚家军”
戚继光抗倭
福建
广东
台州九战九捷
4.抗击倭寇取得什么成果?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之后,又率军进入____、______,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台州
广东
福建
东南沿海
戚继光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
①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②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淡泊名利,热爱祖国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的这两句诗体现了他怎样的品格?
材料一: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战斗力大大增强。
材料二:戚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数不用命。
材料三: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
材料四:大肆毁虐,……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
前船。 ——《倭变事略》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戚继光抗倭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性质)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结合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抗倭
明朝中后期,国力衰退,海防松懈,这一时期的西方开始了飞速发展。中国的沿海地区也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______的居住权。
(注意: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中国政府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葡萄牙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