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01: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温故知新
1.清朝对台湾的管理措施
2.清朝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清朝对新疆的管理?
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②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③1751年,设立噶厦;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⑤规定了金瓶掣签制。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伊犁将军;④土尔扈特部回归
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措施/机构)
西北地区(新疆):
西南地区(西藏):
东南地区(台湾):
东北地区(黑龙江):
温故知新
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措施/机构)
西北地区(新疆):
清朝: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西南地区(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
设立驻藏大臣 ;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东南地区(台湾):
清朝 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东北地区(黑龙江):
清朝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
中俄《尼布楚条约》
(1)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温故知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阶段特征)
(常考选择题或简答题)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疑问?
盛世下的危机
英国 中国
政治上 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经济上 工业革命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手工生产
外交上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上 自由民主平等 思想专制
清朝中后期与同时期欧洲相比(危机的表现)
盛世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康熙 雍正 乾隆
清朝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康乾盛世,然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就是在这一时期,那盛世局面的表现除了国家统一,还应该有哪些内容呢?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1.农业发展的背景?表现?意义?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典型的例子?
3.商业发展的表现?
4.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影响?
5. 耕地面积增长的原因?
自学提纲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1.农业
2.手工业和商业
3.人口的增长
明朝的统治
(1)手工业
(2)商 业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政策?+人民群众辛勤劳动
传统手工业+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高+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表现:
维护社会稳定繁荣+推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原因:
农业的发展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垦荒
表现:
原因:
商业网+市镇出现+工商业繁荣+晋商、徽商等商帮出现
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康熙时达1.5亿;乾隆末年达3亿
人地矛盾突出+环境破坏+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前期
农业发展
人口增长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本课小结
材料1:
材料2:
材料3:
材料4: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疆域开拓并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原因)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耕织图》(局部)
康熙:“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
雍正:“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1)广大人民的辛勤劳作
(2)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
(4)清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表现)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材料2:乾隆时继续大规模兴修水利,实行高投入,又胜过前朝。总计“河工、海塘,以亿万计”。——《中国古代经济》
材料1:
材料4: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3:
(2)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大运河等
(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4)粮食产量增加: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探究:引进或推广农作物意义?
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茶具
茶叶
材料1:
材料2: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
(1)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影响)
传统手工业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矿冶、制瓷、制糖、制茶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手工业工场 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
清代纺织图
清紫色云龙杂宝纹妆花绸单蟒袍
乾隆粉彩镂空瓷瓶
传统手工业
材料3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神宗实录》
材料1 江宁(今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根据材料归纳手工工场的特点有哪些?
材料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有络工、拽工、织工、接头等机工,各有专门技术。
①人数多、规模大
②分工明确
③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早期资本家
机工:早期工人
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
工场 工厂
手工业
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商业
商业网形成 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商业网;
工商业市镇不断发展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吴江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揖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到清朝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工商业繁荣 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如北京、苏州、杭州等(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
大商帮在全国活动 主要有晋商(晋是山西的简称)和徽商(徽是安徽的简称)。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相当于今天Dev银行),便于货币流通
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3亿全国人口明朝鼎盛时期康熙时期1.5亿全国人口1亿全国人口乾隆末期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清初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的增长原因: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①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突出
材料2:为了减轻人口日益增加的地区压力,对森林覆盖的山地进行了堪称全国性的开垦,对丘陵和山地的开垦如此密集,以至于水土流失已成为严重的问题。——摘自何炳棣《1368—1953中国人口研究》
材料3:在人口膨胀的压力下 ……流徙城市的人群因无业可就,沉淀形成一个由流氓、乞丐、小偷、赌徒、杀人越货者等组成的次生社会群。……人口膨胀实际上也是酝酿大小农民起义的潜在原因之一。—《为何清代人口空前膨胀》
材料1:
人口的增长
②进一步开荒垦田,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生态破坏。
③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清初人口增长的影响和启示?
启示: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国家应合理控制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