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中世纪: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476年—1453年)。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对西欧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①经济: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
②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③文化:教会垄断学校教育。
④社会生活:教会影响无处不在。
中世纪的表情
基督教的观点: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中世纪神学:
①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幸福
②提倡禁欲主义、来世观念、强调神性、蒙昧主义(否定理性认识、宣扬神秘主义)
1、十诫。除了上帝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相信上帝唯一,但有三个,即圣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圣子——耶稣基督,上帝之子,受上帝之遣,通过童贞女玛利亚降生为人,道成肉身,并受死、复活、升天,为全人类作了救赎,必将再来,审判世人;圣灵——上帝圣灵。
3、信原罪。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观的基础,认为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生来有罪,此外还有违背上帝意志而犯种种本罪,人不能自我拯救,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
4、信救赎。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5、因信称义。人类凭信仰就可得救赎,而且这是在上帝面前成为义人的必要条件。
6、信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天国里得永福。
7、信地狱和永罚。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要在地狱里受煎熬。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时,人类包括死去的人都将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无罪的人将进入天堂,而有罪者将下地狱。
学习要求:
1、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兴起和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认识其对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2、认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
3、掌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了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的思想
解放运动
目录
一、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四、启蒙运动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一、文艺复兴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根据材料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背部开始出现。……财富增多,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13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6名长老(后增至9名)组成。……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没有拖欠过税款,而且从未破产。”
——王挺之《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的商业、手工业,尤其毛纺织业发达,铸钱业亦相当兴盛……14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的纺织业由传统的行会生产转变为工场手工业,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大行会中的部分成员演变成早期资产阶级,而破产的师匠、帮工、学徒及失掉土地后涌入城市的农民则成为早期雇佣工人阶级。”
——百度百科《佛罗伦萨共和国》
“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
意大利佛罗伦萨13—17世纪时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创立于1434年,1737年因为绝嗣而解体。没有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在美第奇家族鼎盛时期,佛罗伦萨不仅能跟罗马分庭抗礼,甚至还对抗着神圣罗马帝国。而就在这个家族的命运终结之后,佛罗伦萨也就跟着暗淡了下去,再难看到往日的辉煌。科西莫开始出巨资供养学者、建筑师和艺术家。这部分钱多到相当于同期佛罗伦萨税收的六倍。修建教堂及公共设施,奖掖文化,网罗并资助艺术家,收藏图书、手稿并对公众开放,广泛涉及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
知识拓展——美第奇家族
“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点击。各城市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据估计(1347—1351年间)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黑死病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人们从黑死病大死亡体验的高度,对生命价值作了重新地肯定。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1、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
①经济:欧洲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因);
②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汲取东方文化养料;又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
③阶级: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获得新兴贵族、资产阶级的扶持;
④思想: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⑤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问题思考——文艺复兴为什么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提示:
①天主教会垄断文化,势力强大。
②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3、文艺复兴的实质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关注人、重视人,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地位和决定作用,否定外在权威(神的意志、君主等)。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3、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人文主义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4、主要代表及成就
时间
14C兴起
15C全盛
15C后期到16C扩展
*但丁:出身小贵族家庭,得到良好的教育,担任过公职。因反对教皇及其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他用隐喻手法隐射现实生活,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假托梦幻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经过,他在地狱看到了在岩石里被火烤的教皇和僧侣,而炼狱中就是一些罪恶比较轻的人,天堂是一个充满光辉,充满爱的地方,但丁把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典作家放在了天堂,将君王放在天堂,将教皇放在地狱。表明了他对教会的憎恶以及对古典文化的推崇。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者。但丁提倡个性和理性,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歌颂自由、个人情感。和求知精神,人不应像走兽一样活着,而应当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
啊!这森林是多么荒野、险恶,多么举步维艰!
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难!
现在想起也仍会毛骨悚然,
尽管这痛苦的煎熬不如丧命那么悲惨;
但是要谈到我在那里如何逢凶化吉而脱险,
我还要说一说我在那里对其他事物的亲眼所见。
我无法说明我是如何步入其中,
我当时是那样睡眼蒙胧,
竟然抛弃正路,不知何去何从。
彼特拉克:1304—1374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义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十四行诗首创者。《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主要歌咏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也包括少量政治抒情诗,诗中赞颂祖国,号召和平与统一,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但不能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而又脱离人民,轻视群众。这些矛盾正是从中古过渡到新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的矛盾。
薄伽丘:1313—1375
《十日谈》创作于1350—1353年,讲述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描写了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所讲的故事,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
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然欲望,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这部文艺复兴早期产生的名著,通过现实主义的描写,强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与黑暗,具有强烈的世俗主义色彩,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
“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手段。”
——《神曲·地狱篇》
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虔诚信教的父亲答:“她们是祸水,叫绿鹅”。儿子却说:“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十日谈》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歌集》
《最后的晚餐》 肖像画《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摩西》
中世纪圣母子
呆板拘谨(神性)
人文气息(人性)
材料1: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2: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道德心与利己主义混杂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无法清晰的将荣誉感和对于荣誉的渴望区别开来。大多数的意大利城市国家都频繁的发生篡夺或谋反事件。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历史。在这里再也看不到用来支持西方合法君主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忠诚,而是个人的声望,才能和心机组成的叛乱。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评价文艺复兴。
(1)积极方面:
①思想: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被宗教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冲击了天主教神学统治,使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推动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②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精神动力
③科学: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④文化:给人类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2)局限性:①主要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③没有摒弃宗教欺骗,思想、观点及作品题材和内容受到宗教的束缚④没有完全否定王权和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5、文艺复兴的影响
二、宗教改革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1世纪)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第一次分裂1054年
东正教
天主教
新 教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材料1: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根据材料概括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在中世纪,人类的意识被一层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纱幕笼罩着,一直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 布克哈特《人性的复兴》材料3: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 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4: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5:“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材料6: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①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根本)
③宗教:天主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④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1、宗教改革的原因(背景)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Lutheran Church)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
2.改革开始的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不应当将“悔改”一词理解为忏悔仪式,即教士主持下的告解和补赎。但它也并非仅仅意味着内心忏悔,若无各种外部的苦行,亦无效能。赎罪罚应与自恨、即真正的内心忏悔同步进行,直到进入天国。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他只能赦免凭自己的权力或教会法加于人们的惩罚。教皇除宣告或证明罪孽已由神赦免外,他本人不能赦免任何罪过。至多仅仅有权在为自己保留裁决的案件中为人赦罪。即使如此,如果他的权力遭到否认,这种罪仍然未得赦免。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第27条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②圣经至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④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⑤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
3、改革的内容
反对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和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有利于民族意识激发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加尔文教
此宗派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因以加尔文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称为加尔文宗。与路德宗和安立甘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逐步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强调圣经权威至上,相信极端的预定说。在崇拜礼仪中使用方言,摒弃祭台、圣像和祭礼,只承认圣餐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信徒主要分布在瑞士、苏格兰和北欧各国及美国。1877年世界归正会联盟成立。1842年传入中国。
*加尔文教主张
①信仰得救 ②对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
③先定论——核心(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和封建主的特权)
④从神学角度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先定论:上帝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并不以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取决于上帝预先的拣选。上帝把人预先分成两类:选民和弃民。选民是上帝挑选的人,注定会成功,弃民注定会失败。上帝挑选的人是有标准的,他必定是一个内心信仰上帝而外在事业又很成功的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所以他必须奋斗。奋斗成功了,就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反之就是弃民。
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也称英格兰圣公会或安立甘教会。16世纪英国专制王权与罗马教廷争夺英国教会最高统治权和经济利益的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觊觎教会占有的大量土地财产,这些矛盾由于教皇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而演成公开对抗。自1529年起亨利八世操纵议会实行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先后通过法令禁止向教廷纳贡,取消其最高司法权和其他种种特权。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但基本沿用旧教教义、礼仪和主教制 。
(1)1534年,《至尊法案》
(2)主张:英王是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宣布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
(3)影响:削弱了教会实力,增强了王权;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
英国清教
欧洲宗教改革时代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支新教教派。16世纪60年代开始称用,指要求清除国教会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清教徒只承认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权威,强调所有信徒无论平民还是国王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他们信奉加尔文“成事在神,谋事在人”的预定论。主张建立无教阶制的民主、共和的教会,反对国王和主教专权。赞许现世财富的积累,提倡节俭、勤奋的进取精神。这些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
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和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使人获得宗教信仰自主权。
4、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内涵:
5、实质:
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①政治:
a.各国王权得到加强,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教随国定)
b.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资产阶级革命有重大影响(如英国的清教思想)
6、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经济: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收教会大量财产、节俭教会)
③思想文化:
a.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b.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6—17世纪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7世纪60年代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背景
①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
②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的推动。
1、时间:16—17世纪
中世纪末期,基督教所宣扬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在欧洲仍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测算提出新的认识,即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个新的宇宙体系: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的、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作匀速圆周运动。
3、主要成就
①天文学:哥白尼(波兰)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近代天文学的大门被打开了。
“地心说”反映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学观,而“日心说”客观地揭示了地球、行星和太阳的关系,摧毁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论,也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否定了上帝把地球置于宇宙中心的宗教教义。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宇宙观。
布鲁诺则比哥白尼走的要远得多,他认为太阳系在宇宙中不止一个,而是有无数个。这样就剥夺了太阳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与基督教的宇宙结构画面完全不同。
1592年,宗教裁判将布鲁诺逮捕入狱,对他施行了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他坚贞不屈地表示决不反悔,使教会终无所获。长达八年的审讯折磨宗教裁判所没有达到目的,终于对布鲁诺下了毒手,于1600年判处他死刑。
②物理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像钟表一样严格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这种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西欧人达两个世纪之久,极大地改变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界以及对待神的看法,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牛顿力学中的机械观经伏尔泰介绍到法国,深刻地感染了启蒙思想家。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对宇宙进行了成功的解释,纠正了中世纪许多权威理论的错误,把人的思想从神权束缚下进一步解放出来,“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的应用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③其他领域: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评价
①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②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③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古希腊神话把英雄或国王看作神的儿子,中国古代亦把皇帝看作上天的儿子,说明古人把英雄或君主看作神或者神之子,乃是普遍的现象。相当漫长的时间里,人们相信: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怀疑君主即为怀疑上帝,服从君主即为敬奉上帝。
*什么是“启”?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思考:为什么17世纪的欧洲思想界又会兴起启蒙运动?
材料1: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同时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材料3: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1、背景
①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根本原因)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③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他们都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代替旧的封建腐朽制度的新社会制度。
启蒙思想家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不管是神学的还是王权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无情的批判。
3、启蒙运动的概况
(1)主张: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宗教神权),反对专制制度(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愚昧迷信,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科学、博爱
(2)斗争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
追求目标:理性王国(资本主义制度)
(3)历程:
兴起: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霍布斯、洛克等
高潮: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扩展: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英国的亚当.斯密,德国的康德。
(4)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人物及主张
(1)霍布斯(英)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人造的机器人。他把罗马教皇比作魔王,但主张利用国教来管束人民,维护"秩序 "。
a.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
b.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2)洛克(英)
《政府论》(1689-1690)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全书出色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社会契约学说
b.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c.提出分权学说,分属于议会和君主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3)伏尔泰(法)
1694~1778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虽然仍主张信仰上帝,但是极力抨击天主教会,说教会是“迷信的恶魔”;他还对罗马教皇进行了猛烈批评。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①反对封建神权(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局限)
③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倡导“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④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法国处于封建专制时代,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
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盂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孟德斯鸠(法)
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代表作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论法的精神》摘录:“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倡导天赋人权,权力属于人民
④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1689—1755
评价: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② “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为近代资义国家政体的建立奠定基础。
③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思想主张:
三权分立
*首先实践:
*中国体现:
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5)卢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689—1755
出身钟表匠世家,从小浪迹天涯,先后作过仆人、学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同情民众疾苦,不满特权阶级的专横,对人间严重不平等现象极为愤慨,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
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
②人权学说:人民主权(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③国家学说:社会契约(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监督)
④法治学说: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⑤认为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思想主张:
影响:否定封建王权,描绘了资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中思想指导
(6)康德
1724—1804年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是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
1689—1755
主张:崇尚理性;人生而自由平等(加入了思想自由的内容),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不赞成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统治者;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
*拓展——康德的观点有何进步
它适应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去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和个人自由,体现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7)亚当斯密
1723—1790年 从经济学的角度诠释启蒙思想的内涵。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
1689—1755
主张:认为劳动是财富源泉和衡量价值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著作,《国富论》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
天赋人权(否定特权)
主权在民
(否定王权)
人权
(公民取代臣民)
法律维护
法治
(取代
人治)
分权制衡
(防止专制)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启蒙运动的影响(评价):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本主义制度规划理性蓝图)
②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中国)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