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藏地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青藏地区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4 18: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湄公河大案》以公安机关侦破“湄公河‘10·5’案件”的真实故事为创作基础,体现了我国惩治违法犯罪的决心,据图文资料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澜沧江—湄公河叙述错误的是
A.发源于我国的三江源地区
B.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D.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在下游的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2.关于图中黑色阴影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新疆南部
B.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湿地
C.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D.有藏羚羊等野生动物
3.形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太阳辐射少 C.海拔高 D.山峰多
4.青藏高原所在地理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青稞 B.大豆 C.水稻 D.玉米
5.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湖北省 B.西藏自治区 C.湖南省 D.内蒙古自治区
6.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 )
A.河谷地带 B.绿洲 C.山腰 D.丘陵
7.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这是因为( )
A.云贵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 B.云贵高原地形破碎,山道崎岖
C.云贵高原山顶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D.云贵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8.下面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
A.水土流失加剧 B.野生动物锐减
C.草地沙化严重 D.冰川融化草原减少
如图拍摄于青藏高原边缘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100 E,29°N),这里海拔超过4000米,原本只能放牧,如今已是四川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扶贫电站,所在地实现了“光牧互补”的生产方式。据此,完成9-11题。
9.太阳能光伏发电( )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全天持续稳定发电
C.受自然环境影响小 D.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10.此地适合发展“光牧互补”,是因为这里( )
①海拔高,气温低,适合牧草生长 ②海拔低,气温高,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地处低纬高原地区,阳光照射强 ④地狭人稠,污染严重,空气透明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光伏扶贫的目的?( )
A.有利于不断扩大放牧规模 B.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C.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能源 D.输出能源,增加牧民收入
12.2019年的3月28日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60周年,下列关于西藏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信仰佛教 B.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
C.民族传统服饰是藏袍,是为了适应昼夜温差大 D.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湟水谷地
波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该县海拔2700米左右,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温8.5℃,年降水量900mm左右。据此完成13-14题。
13.波密县成为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昼夜温差 D.土壤
14.有关西藏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丰富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B.主要的少数民族为藏族
C.位于我国领土的最西端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15.我国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困难。青藏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被誉为“中华水塔”,孕育了A--黄河,B--____和C--澜沧江。该区建立了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____自然保护区。
(2)如图中铁路线为____,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该区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
(3)该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族,其传统服饰是____,形成独特服饰的原因是____。这儿的特色农业是____农业,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B
6.A
7.B
8.D
9.D 10.B 11.A
12.D
13.B 14.C
15.A
16.(1) 长江 三江源
(2) 青藏铁路 青藏 高寒
(3) 藏 藏袍 昼夜温差大 河谷 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