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试 题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 身考试时间 75分钟。 2.答题前 身考生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 身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身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 身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 3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6小题 男每小题3分 男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男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印度是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身其纺织业是仅次于农业的第二大劳动力就业行 业身纺织品占其出 口量的 26%。下图为印度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
1.印度能够大量出口纺织品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纺织原料丰富 ②国内需求量大 ③钢铁工业发达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影响印度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气候 C.人口 D.地形
下图为加里曼丹岛等高线示意图,该岛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岛上居民常用烧荒(指垦荒 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灌木等)的方式获得耕地 。该岛原来森林资源丰富,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原 始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此完成 3~5题。
3.岛上居民烧荒除获得耕地外,短期还可以
A.减少地表径流量
C.增加大气降水量
B.增加土壤的肥力
D.提高地下水储量
4.加里曼丹岛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中高纬度地区的年降水量增加
C.减少地表蒸发,洪涝灾害频发
D.破坏碳氧平衡,温室效应增强
5.加里曼丹岛主要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5 % 。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 产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 。下图为埃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 6~8题。
6.影响埃及耕地面积扩大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7.埃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 ,主要是因为
A.耕地面积骤减
C.洪涝灾害频发
8.埃及水稻种植区
A.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C.尼罗河水灌溉便利
B.农业劳动力短缺
D.农业发展速度慢
B.黑土土层深厚
D.气候条件优越
俄罗斯气候多样 ,降水和气温的区域差异显著 ,1 月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温在 - 10℃ ~ -40℃ ,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气温逐渐降低 。位于俄罗斯东北部的 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最冷的地方 ,1 月平均气温达-50℃ 。 下图为俄罗斯主要地形分布示意 图 。据此完成 9~10题。
9.1月俄罗斯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气温逐渐降低的最主要影响因 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极地东风 D.植被
10.奥伊米亚康 1月气温明显低于北极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高 ,太阳辐射少 ②冰雪覆盖 ,反射率高 ③海拔高 ,气温低 ④比热容小 ,降温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面 ,岛上西部保留着最完好而广阔的原始温带雨林 ,森林 覆盖率居澳大利亚之首 ,岛上特有、罕见动植物较多 。 大约一 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末段以前 ,塔斯
马尼亚岛是与澳大利亚大陆连接的 。冰河时期结束 ,融雪化成的水淹盖了两岸交接之地 ,形成
了巴斯海峡,将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分隔开。右图为塔斯马尼亚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 11~13题。
11.以下属于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形成原因的是
A.受太平洋影响较大
B.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C.盛行西北风,水汽充足
D.东部受地形抬升,降水充沛
12.塔斯马尼亚岛森林覆盖率居澳大利亚之首的主
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干扰小
B.水热充足蒸发弱
C.树木生长速度快
D.地势复杂难开发
13.与澳大利亚大陆分离对塔斯马尼亚岛的主要影响是
A.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C.利于航海技术发展
B.利于生物独立演化
D.增加生物多样性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同时也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下图为巴西地 理位置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4~16题。
14.巴西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条件优越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人口稠密 ④海运便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资源状况决定了巴西的主导工业为
A.传统重工业
C.传统轻工业
B.能源工业
D.高科技工业
16.与巴西利亚相比 ,马瑙斯
A.地势较高
C.多地形雨
B.水能资源丰富
D.全年降水较多
二、非选择题 :共 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8分)
日本八丈岛是伊豆七岛最南端一 岛,位于东京南方海上 287千米,素有"离东京最近的 夏成夷"盛誉,全岛面积约 70平方千米,人口 1 万左右,历史上曾经是流放地,岛民用遍布小 岛的礁石筑起了房子和围墙。八丈岛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 18℃左右,有"常春之岛" 之称。 岛屿经济主要靠海产品、花卉和旅游业支撑,每年约有 16万人来此观光旅游。 下图 为 日本局部地区及八丈岛景观图。
(1)推测八丈岛曾经作为流放地的可能原因 。 (6分)
(2)简述八丈岛岛民用石头筑房的主要原因 。 (6分)
(3)分析促进八丈岛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 (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8分)
汉堡港始建于 1189年,位于德国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 口约 76km,濒临黑尔 戈兰湾,是德国最大的港 口,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箱港。下图为易北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1)简述汉堡港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 。 (8分)
(2)分析汉堡港口运输的不利条件 。 (4分)
(3)为汉堡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 (16分)
北美洲地形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龙卷风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 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局地性的、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 北美洲是世界龙卷风多发地, 美国是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的国家。下图为北美洲某纬线地形剖面及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 意图。
(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 (4分)
(2)简析北美洲地形分布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 (6分)
(3)推测图示最可能发生龙卷风的地形区 ,并说明原因 。 (6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2.A 3.B 4.D 5.C 6.B 7.D 8.A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A 16.D
17.(1)火山、地震频发 ,台风肆虐 ,自然环境恶劣;岛屿面积小 ,淡水资源紧张;交通不便 ,开发较晚;农业生产落 后 ,粮食短缺 ,生活条件恶劣等 。(6分) (2)木材短缺 ,从本土运送造房材料 ,价格昂贵;岛屿石头多 ,可以就地取材;夏秋季节多台风 ,石材建筑较坚 固等 。(6分)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外联系;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 业的发展;利用沿海滩涂 ,发展海滩养殖业及海产品加工业;利用海岛的气候条件 ,发展花卉种植及鲜花加 工等 。(6分)
18.(1)地理位置优越 ,可实现河、海联运;发展历史悠久;流域内经济发达 ,国内外贸易量、运输量大;港区地形 平坦 ,有利于建港及物资储存;河流水量大 ,水流平稳 ,全年可以通航;国民素质高 ,服务优质;政策支持等。 (8分) (2)距人海口较远 ,河道狭窄 ,不利于大流量船舶通航;下游地形平坦 ,河流泥沙淤积严重 ,航道水深较浅等。 (4分) (3)清理、拓宽汉堡下游人海航道 ,增加通航能力;大力发展陆路及航空运输 ,分流港口运输货物;加强货物 装卸和船舶通航管理 ,提高运输效率;拓宽基尔运河 ,利用沿海港口分流汉堡港的货物运输量等 。(6分)
19.(1)总体呈南北三大纵列带分布(中部低 ,东、西部高);以山地、平原为主 ,西部为高大的山地 ,中部为广阔的 平原 ,东部为低矮的高原低山 。(4分) (2)北美洲地区东、西部高 ,中部低 ,使得东、西部地表水向中部地区汇集 ,在中部平原地区形成流域面积广 大的密西西比河水系;东、西部沿海地区的河流则短小湍急 。(6分) (3)地区:大平原 。(2分)原因:该地区地势平坦 ,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 ,面积 广大 ,利于冷暖气流交汇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