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下第六单元 经典诵读课 文言文二则(大单元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下第六单元 经典诵读课 文言文二则(大单元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5 14:5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成长
语文四年级下册大单元教学课件
CONTENT
目录
第三课时 重点讲练(一)
3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第一课时 基础大闯关
1
第四课时 重点讲练(二)
4
第五课时 单元重难点突破
5
经典诵读课 文言文二则
6
班会课 朋友相处的秘诀
7
早读课 独坐敬亭山
8
经典诵读课
文 言 文 二 则
板块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要把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谁囊萤夜读?
(2)他为什么要夜读?
(3)他是怎样夜读的?
(4)夜读的结果怎样?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囊萤夜读
板块二:读通课文,疏通文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1.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理解句意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灯点,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理解句意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感悟人物品质
活动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车胤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摘抄相关词语
体会人物品质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明白道理
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即使家境贫苦,也要创造条件刻苦读书。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我们日后必有成就。
板块四:归纳方法,组织自学
小结学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板块四:归纳方法,组织自学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铁杵成针
板块四:归纳方法,组织自学
自由读文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理解句意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理解句意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理解句意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试着说一说。
梳理故事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梳理故事
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李白和老媪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同桌合作,表演对话。
板块三:理解文意,感悟道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梳理故事
李白明白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作 业 设 计
A类: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类:
把这两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C类:
搜集勤学苦读的文言文或成语,制作手抄报。
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