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梳理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梳理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4 21: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信念和理想
马 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
李贺(790--816),子长吉,唐代诗人。
7岁能辞章,15岁工乐府,27岁卒
他才华横溢,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 漠
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②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月似钩
比喻
沙如雪
视觉:黄沙如皑皑白雪
触觉:大漠夜间寒冷寂寥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有如皑皑白雪。
月似钩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我能给我的马披上威武的马笼头?
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建功立业。
诗人借物抒怀,自比良马,借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咏物诗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廉,不畏强权,深受百姓
爱戴。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朝中恶势力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身正气。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
的喜爱和推崇。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等闲
平常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暗指不怕牺牲
石灰洁白的本色,比喻高尚的节操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
托物言志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经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 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竹 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诗人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到底是写竹子呢,还是写石头?
托物言志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马 诗
[唐] 李贺
大漠 ,
燕山 。


沙如雪
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
中国革命的先驱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坚持工作
烧毁文件
被捕
法庭见面
遇害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前后照应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倒叙
先写事情发生的结果,再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作用
造成悬念
结构富于变化
突出中心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照应开头。这种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工作负责
对党忠诚
关爱子女
法庭上
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
没戴眼镜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的脸
充分体现了父亲对亲人的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革命者,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
表明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思考: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
力量占据着
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敌人凶恶粗暴的言行与李大钊沉着冷静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烘托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找文中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烘托革命者形象的句子
对“我”态度的对比
与亲友的对比
与敌人的对比
捕前,父亲一向耐心回答“我”的问题。
“我”好奇地问父亲为何烧毁书籍和文件时,父亲严峻。
亲友劝说父亲离开北京。
面对越来越危急的局势,父亲坚决地留在北京。
被捕时
被审时
反动派凶恶粗暴。
父亲始终保持沉着严峻的态度。
法官怒气冲冲。
父亲安定沉着。
前后照应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在军警中,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面埋下伏笔
后面揭示答案
12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谁提出来的?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为人民服务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它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围绕观点讲了什么?
议论文、演讲词每一段都有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
~~~~~~~~~~~~~~~~~~~~~
~~~
为人民服务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不怕别人的批评
有责任克服困难
得出结论
为人民服务
1.提出观点
2.论述如何对待“死”;
3.论述如何对待批评;
4.论述如何对待困难;
5.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牺牲的同志。
~~~~~~~~~~~~~~~~~~~~~~
引用名言
具体说明两种不同“死”的意义
具体说明两种不同“死”的意义
对比
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
举例子
~~~~~~~~~~~~~~~~~~~~~~~~~~~~~~~~~~~~~~~
~~~~~~~
句子的顺序可以改动吗?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层层递进阐述了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我们的共同目标
解救受难人民
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
不过,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转折推进
论述缜密 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不仅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而且还增强了演讲的气势和感染力。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3
*
默读课文,思考:董存瑞是一个怎样的战士?
英勇无畏
不怕牺牲
机智勇敢
舍生忘死
视死如归
……
炸暗堡的原因
炸暗堡的经过
炸暗堡的结果
暗堡封路
请求炸堡
冲向暗堡
舍身炸堡
解放隆化
是什么支撑着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他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为了新中国
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理想信念,才不怕牺牲。
作者通过对董存瑞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位英勇坚毅、舍身为国的英雄形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写人,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特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