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2.2细胞 第2课时(课件 33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2.2细胞 第2课时(课件 33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28 14:11:37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章 生 物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节 细胞(2)
---显微镜结构、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
察到清晰的图像;
科学思维: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模仿、动手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复习导入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罗卜特 胡克、施莱登和施旺、魏尔啸等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复习导入
2、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和大的液泡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
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 泡:贮存物质,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细胞极微小,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结构。
新知讲解
一、显微镜的简史
(一)显微技术的发展:
1、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发明于16世纪,至今已有
四百多年历史。
2、显微镜的发现:
①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和汉斯得珀希(荷兰科学家),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他们没有用这种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查看。
②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和列文 胡克(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利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见的一些物体,使显微镜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新知讲解
3、显微镜的发展:
①1610年前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和德国的J 开普勒改变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间的距离,研发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
②1665年前后,英国的罗伯特 胡克改造显微镜,使显微放大倍数达100多倍。
③1673年~1677年荷兰的列文 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
④1931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 鲁斯卡(德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电子显微镜,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0000倍。
⑤1952年,世界上研制成功放大率为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⑥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
率,横向可达0.1纳米,纵向可优于0.01纳米。
新知讲解
二、光学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的种类较多,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粗和细准焦螺旋等。
﹡照明部分:反光镜、通光孔、遮光器等;
﹡光学部分:目镜和物镜。
2、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
新知讲解
视频:
显微镜的结构
(点击图片播放)
活动: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没有螺纹
物镜:有螺纹
观察光学显微镜的镜头: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新知讲解
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规范操作:
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
新知讲解
(1)取镜和安放:
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并安装目镜和物镜。
新知讲解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新知讲解
(3)放片:
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新知讲解
(4)调距:
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新知讲解
(5)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新知讲解
(6)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
注:若观察目标不在视野中央位置,则需要移动玻片:
若目标偏上,则向上方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左,则向左侧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右上角,则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视频:
显微镜的规范使用
(点击图片播放)
分组实验:
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1)安放。
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
①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
②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4)观察与记录:
①请把观察到“上”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旁边的圆圈内。
②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动。
③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动。
实验:



实验讨论
1) 要改变显微镜中视野的亮度,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哪里?为什么?
3)慢慢移动载玻片时,可发现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_________(填“正像”或“倒像”)。
调节遮光器的光圈和反光镜 。若光源光线强,则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若光线弱,则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是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玻片间距离,防止压碎玻片。
相反
倒像
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课堂练习
1、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C
课堂练习
2、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
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
已不在视野范围内
D.对光时,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
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B
课堂练习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C
课堂练习
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④①③②⑤
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③时用的物镜短
C.观察到视野①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③
D.要使视野②的亮度增加,只需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A
课堂练习
5、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原理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物镜、装片 B.装片、目镜
C.装片、物镜 D.目镜、物镜
C
课堂练习
6、请结合显微镜的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管,(甲:目镜10x,物镜40x;乙:目镜5x,物镜10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的显微镜。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图),
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
往 (填“←”“A”“→”或“↓”)方向移动。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 结构。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植物细胞有 等结构。
(5)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细准焦螺旋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膜
课堂练习
7、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
(2)观察到单个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 号。
(3)显微镜操作步骤 、 、 、 、 和收镜。
(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如图①所示,若要达到图②所示的效果,他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A
C
安放 对光 调焦 观察
右下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2.2 细 胞(2)
---显微镜的使用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观察细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2.2细胞(2)教学设计
课题 2.2细胞(2)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浙教版七上第2章第2节细胞的第2课时内容: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本课时在了解显微镜结构及其功能后,进一步学习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对于学生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及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科学思维: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探究实践:通过模仿动手验,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态度责任:养成爱护显微镜并规范操作显微镜的习惯。
重点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练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罗卜特 胡克、施莱登和施旺、魏尔啸等三位科学家的研究与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动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和大的液泡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贮存物质,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 ]过渡:细胞极微小,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显微镜的简史 (一)显微技术的发展: 1、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发明于16世纪,至今已有 四百多年历史。 2、显微镜的发现: ①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和汉斯得珀希(荷兰科学家),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他们没有用这种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查看。 ②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和列文 胡克(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利用显微镜观察肉眼看不见的一些物体,使显微镜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3、显微镜的发展: ①1610年前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和德国的J 开普勒改变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间的距离,研发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 ②1665年前后,英国的罗伯特 胡克改造显微镜,使显微放大倍数达100多倍。 ③1673年~1677年荷兰的列文 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 ④1931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 鲁斯卡(德国物理学家)研制成功电子显微镜,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0000倍。 ⑤1952年,世界上研制成功放大率为20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 ⑥1983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 率,横向可达0.1纳米,纵向可优于0.01纳米。 二、光学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的种类较多,实验室用的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粗和细准焦螺旋等。 ﹡照明部分:反光镜、通光孔、遮光器等; ﹡光学部分:目镜和物镜。 2、光学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附视频)活动:观察光学显微镜的镜头: 3、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规范操作: 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距和调焦、观察等。 (1)取镜和安放: 取镜:拿到显微镜后,左手需将镜座托住,右手需将镜臂握住,姿势正确,轻拿轻放; 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并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 将载玻片的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放置,并用压片夹固定。 (4)调距: 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5)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6)调焦与观察: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物像)。 注:若观察目标不在视野中央位置,则需要移动玻片: 若目标偏上,则向上方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左,则向左侧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若目标偏右上角,则向右上角移动玻片,直到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视频:显微镜的规范使用分组实验:练习使用低倍显微镜 1)安放。 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 ①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通光孔。 ②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③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4)观察与记录: ①请把观察到“上”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旁边的圆圈内。 ②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动。 ③继续观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动。 实验讨论: 1) 要改变显微镜中视野的亮度,可调节显微镜的什么结构?怎样调节?[ 调节遮光器的光圈和反光镜 。若光源光线强,则用平面镜和小光圈;若光线弱,则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哪里?为什么?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是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与玻片间距离,防止压碎玻片。]3)慢慢移动载玻片时,可发现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跟载玻片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这说明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原物的_________(填“正像”或“倒像”)。 [相反;倒像]说明:倒像是指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物像。 简单了解显微镜的简史,有助于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与观测手段有关了解结构为规范使用服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后续学习打基础。每步通过图片观察及实物演示,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显微镜的方法,关注注意点,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分组练习,巩固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及学会一些操作过程中简单问题的解决。
课堂练习 1、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C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2、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B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 已不在视野范围内D.对光时,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 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3、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B ) A.几位同学围着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时亮时暗:有同学遮挡光线B.观察时正确使用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时,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视野范围内D.对光时,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镜已对准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4、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A.该同学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④①③②⑤B.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③时用的物镜短C.观察到视野①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③D.要使视野②的亮度增加,只需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5、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下图原理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C ) A.物镜、装片 B.装片、目镜 C.装片、物镜 D.目镜、物镜 6、请结合显微镜的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管,(甲:目镜10x,物镜40x;乙:目镜5x,物镜10x),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的显微镜。(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图), 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 (填“←”“A”“→”或“↓”)方向移动。(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显微镜的 结构。(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植物细胞有 等结构。(5)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参考:(1)乙;(2)←; (3)细准焦螺旋;(4):细胞壁、液泡、叶绿体;(5)细胞膜]7、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2)观察到单个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 号。(3)显微镜操作步骤 、 、 、 、 和收镜。(4)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如图①所示,若要达到图②所示的效果,他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参考:(1)A ;(2)C;(3)安放;对光;调焦;观察;(4)右下]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2.2细胞(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能描述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显微镜的结构
根据教材P41中图2-10,填写显微镜的结构:
知识点2、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2、显微镜的取放:小心地从箱中取出显微镜,轻放在实验台上。搬动显微镜时,应一只手握着 ,另一只手托着 ,轻拿轻放。放回镜箱时也类似。
3、显微镜的操作规范: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 、 、 、 和观察等过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 、靠身体前方略 的地方, 在前, 在后。
2)对光:转动 ,使 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 观察,右眼必须 ,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对 。
4)调焦距:眼睛注视 ;转动 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然后,用 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 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轻微来回转动 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5)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在纸上。
二、例题讲解
例题1、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下列物镜时所观察到的一个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例题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切片,他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他发现镜头有个污点,用消毒过的卫生纸擦拭镜头
B. 他想进一步观察镜头中的某个细胞, 换到高倍镜后,重新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头后再对焦
C. 换成高倍物镜后,他觉得光线太暗,然后移动显微镜方向寻找好的光线
D. 观察结束后,他将物镜移到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处
例题3、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重要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可参照上图甲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B. 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②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步骤
D.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例题4、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近,甲的物镜距离玻片标本远
B. 若在甲看到模糊的物像,转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C. 若玻片标本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暗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下图中甲图是显微镜结构图,乙图是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标号①是 ,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 ]。
(2)观察时,若要使细胞放大400倍,而此时选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需转动 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拿取显微镜的时候,我们应该一只手握[⑦] , 一只手托镜座。
(4)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⑥] 。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的视野如图中乙图所示,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向 移动。
三、随堂练习:
1、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选用的反光镜和光圈是( )
A. 平面镜、小光圈 B. 凹面镜、大光圈 C. 凹面镜、小光圈 D. 平面镜、大光圈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视野到乙视野,首先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B. 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C. 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 甲视野比乙视野暗
3、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4、小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D.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5、用油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小小的“F”,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从视野丙到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物镜镜头,其目的是为了( )
A.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的物像 D.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四、课后巩固:
1、如果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以下各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常观察顺序是②→①→③
C.观察图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D.为使图③中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须将装片向左移
2、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质 ⑤细胞核 ⑥中央大液泡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④⑥
3、随着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便捷。如图所示的显微镜.在原反光镜的位置换装上照明灯,这样方便观察者完成(  )
A.取镜 B.安放 C.对光 D.制片
(第3题图) (第4题图)
4、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5、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同学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通过下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主要应为( )
结构操作组别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低/高倍镜 高 低 高 高 高
镜筒状态 下落时 反复中,下落时 下落时 下落时 反复中,下落时
粗/细准焦螺旋 粗 粗 粗 细 细
A. 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B. 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C. 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 D. 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
6、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
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 A方向 B. B方向 C. C方向 D. D方向
9、某同学在使用安装好的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视野漆黑一片,他应该尝试调整(  )
A.目镜 B.反光镜 C.装片 D.粗准焦螺旋
10、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且偏左上方,则下列操作中能使它变得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是( )
A.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11、小敏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视野中观察到了清晰的红细胞,但没有发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体积大),她要找到白细胞,应采取的操作是( )
A.换用高倍物镜 B.换用凹面反光镜 C.移动永久涂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
1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据图回答问题:
(1)小明在用光学显微镜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只有如图所示的 4 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他应选用图中的镜头组合________。(填字母组合)
(2)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在视野中出现“污物"。为了能快速准确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小明画出了如图所示思维导图。请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________。
13、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培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问题:
(1)小培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⑥
(2)小培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在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要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培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 转动粗准焦螺旋 b.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调节光圈
d. 转动转换器 e.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知识点2 、
1、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400 2、镜臂 镜座
3、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1)光源 偏左 镜筒 镜臂 2)物镜转换器 低倍 遮光器 目镜 睁开 3)通光孔 4)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粗 左 粗 细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显微镜的使用中,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因此,目镜相同时,选项C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小,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故选项C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应当用擦镜纸擦拭镜头,A不符合题意; B、他想进一步观察镜头中的某个细胞, 换到高倍镜后,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头后再对焦,只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B不符合题意; C、换成高倍物镜后,他觉得光线太暗,只需调节光圈,无需移动显微镜方向寻找好的光线,C不符合题意; D、观察结束后,他将物镜移到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处,放回镜箱,D符合题意。
例题3、A
解析:A、先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①装片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然后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②目镜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③物镜上,A符合题意;B、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①细准焦螺旋 ,B不符合题意;C、 制作人血涂片时,不需要进行染色,C不符合题意;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还是逆时针,D不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 A、由题可知乙的放大倍数大,在目镜相同的条件下,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离标本越近,A符合题意。B、甲是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乙是高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所以甲应通过调节准焦螺旋来调节,B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方向相同,所有甲、乙的像都左移,C不符合题意;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 ,乙的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目镜;④(2)转换器(3)镜臂(4)细准焦螺旋(5)右下方
解析:由图知 ① 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物镜、 ④ 是反光镜、⑤是粗准焦螺旋、 ⑥细准焦螺旋、 ⑦ 镜臂 , (1)标号①为目镜,反光镜是图中的序号④;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3)取镜一只手要握镜臂,另外一只手要托镜座。故填镜臂;(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细准焦螺旋可较小范围内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图像,因此 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故填细准焦螺旋;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 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则需要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在视野中所在的方向相同,故填右下方。
三、随堂练习:
1、B 2、A 3、B 4、C 5、C 6、D 7、B
四、课后巩固:
1、B 2、A 3、C 4、B 5、C 6、A 7、D 8、D 9、B 10、C 11、C
12、(1)AD(2)污物在物镜上
13、(1)A(2)物镜(3)细准焦螺旋(4)edc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