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二备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作用。(3)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与局限。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②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并作简要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②通过探究运动的作用和失败原因,掌握查找和分析史料以及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认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和作用,学军将士的革命精神,增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主权的责任感。②认识近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农民运动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
教学分析 (1)本课要学的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它的关键在于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掌握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和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本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同时之前所学的内容已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背景进行了一定的交代,因此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由于本课内容与政治学科还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在本册书是一个较重要的知识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以及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特色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本课内容繁多,不容易记忆,要注意让学生理顺思路,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线索。要把它放在整个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中去,从运动兴起的背景中感受农民阶级在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中敢于斗争的精神,从运动失败中认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教法 自主阅读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史论结合分析法;(4)图片展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课堂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次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历史上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首先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课堂教学:(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①鸦片战争的巨额军费和赔款,全部转嫁到贫苦农民身上;②社会矛盾本来已十分尖锐。2、太平天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是什么?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又是什么?答案:1851年洪秀在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初步的标志是1851年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正式的标志是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3、在鄱阳湖大败湘军水师的是太平天国的哪个将领?答案:石达开。 展示史料: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②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③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激化④严重的自然灾害教师总结:“中国在1842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二)《天朝田亩制度》4、《天朝田亩制度》何时颁布?为什么要颁布?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1853年冬;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物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共余归圣库。四有二无的社会是实现的目的。5、应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答案:评价:性质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合作探究: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不能。①客观上,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②主观上,该纲领具有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延伸思考:《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否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1)革命性:——革命纲领,体现了反封建精神。(2)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3)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三)天国悲剧6、天京变乱为什么爆发?(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答案: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原因是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7、为重振太平天国,洪秀全提拔了哪些将领指挥军事和政治(三个)?取得哪些成就?答案: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朝政。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驻扎江北的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随后,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8、《资政新篇》何时由谁提出?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一纲领?答案:1859年,洪仁玕,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评价:进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9、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打击的事件发生于何时何地?答案:1860年上海。10、1861年,在守卫安庆的战役中英勇就义的是哪位将领?答案:陈玉成。1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864年,天京陷落。展示史料: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李秀成自述》——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合作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失败原因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启示)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教师总结:《资政新篇》。(1)革命性:后期的纲领,中国人的迫切愿望;目的是巩固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2)进步性: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3)空想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打上了洪仁玕个人的烙印。 理解:《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①《资》继承了《天》反封建的一面;②《资》弥补了《天》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③两者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史海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太平天国运动是由什么阶级发动的?它以谁为主要斗争对象?(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据材料回答:太平天国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的同时,还肩负起什么新的历史使命?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中国大片江山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实际上,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2)反侵略: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结论: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顺应时代发展: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课堂总结: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因此称其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②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③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