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07版人教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案(07版人教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9 11: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二备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①了解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史实。②运用史实来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①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如1982年修改宪法,提出“依法治国”等方面的史实。②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说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③养育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设的公民素质。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②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③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②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③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分析 本课要学的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其核心内容是1956年后到改革开放时期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挫折和成就,理解他们的关键在于了解文革期间对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发展。本课的内容是对上节内容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初步学习为本课的学习大好了基础。由于本课内容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因此本课内容是本册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民主政治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政治建设成绩,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讲述过程中对此部分的内容作突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讲述的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稍大,总体知识趣味性缺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事件较多,在分析掌握过程中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法 自主阅读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史论结合分析法;(4)图片展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课堂导入:“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制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法只是他们手中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而实质只能是君主的“人治”。西方近现代,所实行的“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专政的工具。而只有到了社会主义时期,随着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法律才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依法治国”成为广大人民的衷心呼声。然而“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却也并非一帆风顺,这期间多少事故,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同来了解。课堂教学:(自主学习1)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爆发的原因是有哪些?答案:主观: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客观:民主法制不健全(引言);国际形势的紧张。2、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出发点是什么??答案: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3、中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是什么?答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迫害至死。4、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⑴所谓一月革命,注意其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⑵全国夺权风暴;⑶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⑷全国人大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自主学习2)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文革给党和人民的教训的教训是什么?答案: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是什么?答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文革后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什么?答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4、从哪一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哪一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得怎样的成就?有什么作用?答案:1979年、1982年;形成了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汉、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自主学习3)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是什么?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于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新时期,党和政府是如何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案: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3、1998年,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什么意义?创造性地发展村民选举制度的例子是什么? 答案:各地普遍实行乡镇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相结合的制度,在农村逐步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吉林省的海选制度。思考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如何 联系第20课和本课所学内容综合思考理清其发展脉络。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7年;遭受挫折阶段1957-1965年;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恢复完善阶段1976-至今。思考2:总结概括政协制度建立发展完善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的建立;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进一步完善。思考3: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何区别和联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两者的区别主要从性质、职能等方面去比较。思考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区别。阶级本质不同;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政党在政权中的活动方式不同。规律总结与分析: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1)一个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4)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体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课堂总结: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要健全法制,做到要有发可依,有法必依,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挫折,要从根本上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文革”结束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