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时 1 课型 新授
二备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①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②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③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①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②探讨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③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各自的社会经济的发展。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教材提供的图表掌握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的原因及三大重大外交成就之间的相互关系。(2)在师生对话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历史事件的实质。由历史材料和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教学分析 本课要学的内容外交关系的突破指的是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课,其核心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解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就要掌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突破的原因与基本事实。学生已经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本课的内容外交关系的突破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本专题第一节和第三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补充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从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具体史实中分析得出,即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美国都面临比较严峻的外交形势也就是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局面,其中关键是使学生深刻认识任何国家的任何外交政策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的;国家利益可以超越社会性质的不同。
教法 (1)自主阅读法;(2)小组合作学习法;(3)史论结合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导入新课:50年代末—60年代,面临严峻的局势1950年,侵朝战争;1961年,侵越战争;1969年,入侵中国珍宝岛。讲授新课:(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为什么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占据?答案: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却国的政策。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合法席位恢复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几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4、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意义?答案: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反馈: 思考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 思考2:新中国建国之初为什么没有马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思考3:美国为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炮制了什么方案? 思考4:对于该方案中国政府的态度怎样?课堂探究一:新中国为什么能够重返联合国?(1)发展中国家角度看: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2)美国角度看:美国综合国力相对下降。(3)中国角度看: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示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 。——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被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意义一: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意义二:它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意味着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意义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自主学习)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为什么说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有何影响?答案: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肋中国。影响: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影响: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3、列出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的时间的时间。1971年10月、1971年4月、1971年7月,1972年2月,1972年2月,1972年,1979年。4、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有何影响?答案:内容: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影响: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5、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建交能何影响?答案: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6、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有什么影响?答案: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投影:课堂探究二:结合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从美国角度分析:①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④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2)从中国角度分析: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课堂讨论: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国家性质、国内外形势展示材料: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2月28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我的疑问: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联系《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有关台湾问题的内容,从中概括出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基本立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障碍:台湾问题。(2)相同:承认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3)不同:是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知识延伸: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1)对立、摩擦: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2)联系、合作:高层会晤频繁、经贸往来密切、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伙伴、对话合作)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三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展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着眼大局,把握方向,及时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 我的疑问:中日关系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历史问题(即日本对侵华战争态度)课堂探究三:中美、中日关系改善有何影响?(1)对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对世界: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课堂总结: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国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中美两国朝着灵活务实的方向努力,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大门,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促成了1979年两国的建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同时中美关系的改善促成了中日建交,这样更多的国家和中国成为了朋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