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04 20: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 教学目标 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有些聚落产生有利影响,而对一些聚落产生不利影响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导入: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 古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京杭运河,于是在京杭运河沿岸形成一批商业繁荣的城市; 扬州因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成为运河城市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交通运输的成本与通达性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效益。 一、交通运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资料1:30岁的李斌,每天7点10分从北京南站乘坐京津城际列车,7点31分到达武清站。下车后,他乘坐接驳的武清公交车,15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武清开发区。他悠闲地吃完早点,再步行到公司上班,轻松而惬意。 加强区域联系 加快人员流动 交通运输越便利、快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交通运输影响经济发展要素的具体表现: ①交通运输促使区域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②便捷的交通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区域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水平 1、沿海地区——海运优势 沿海地区:海运优势→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 2、偏远的边境聚落——国际陆路交通优势 偏远的边境聚落:国际陆路交通优势→边境贸易口岸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产木制家具闻名。 思考: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 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 凭祥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经过,是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捷;临近东南亚,是沿边开放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优惠政策支持 邻近越南,便于从越南进口木材; 位于中越边境,地理位置优越; 有高度公路和铁路线经过,交通运输便利; 我国对木制家具的需求量很大,市场广阔; 廉价的劳动力;国家政策支持 ③交通运输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而且还是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1)经济意义 ①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合理布局,激活全国交通运输网 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社会意义 ①增加就业,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②加强地区之间文化交流 ③加强民族团结 ④巩固国防安全 1.武功县发展交通对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具体影响?(经济结构、规模、空间布局、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经济结构: ①发展特色农业:原生态蔬菜、优质农产品; ②农产品加工业:特色食品、纺织品; ③旅游业:乡村旅游线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分析交通运输建设对武功县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能够快速便捷地运往城镇市场销售,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优质农产品吸引客商到田头收购,扩大了蔬菜的销售市场。 交通运输建设促进了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案例分析: 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区域间联系的作用 1、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大洲和地区。 2、我国连云港的货物运至荷兰鹿特丹,请从运距、运时、运费几方面,比较陆路运输与海陆运输的优劣。 3、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1、丝绸之路经济带:亚洲(东亚、中亚和西亚)与欧洲(东欧、中欧、南欧和西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2、陆路运输:运距短、运时短、运费较高; 海路运输:运距长、运时长、运费较低。 3、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国家的共同和平发展 1.从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和地形(平原、山区)两方面,归纳铁路提速线路的时空分布特点。 特点:东部地区多,平原最早建设; 中部地区位于阶梯分布区,地势起伏较大,路线相对较少,建设时间相对较早; 西部地区多山区线路较少且建设较晚。 2.简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这些干线沿线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 沿线多穿越平原地区,技术改造容易。 3.简述铁路提速对客货运输的作用,由此讨论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减轻交通环境污染。 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影响聚落发展 聚落,尤其是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中心,也是区域运输的网络节点。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港口交通枢纽对新加坡城市聚落的发展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依托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新加坡由此成为马六甲海峡最重要的港口,是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海枢纽。 ①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交通枢纽→客、货集散和周转中心→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形成规模较大城市。如“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株洲等。 案例 石家庄市的形成和发展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往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河北省的省会,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沿海、沿江的许多城市则是依托港口、水陆联运才得以发展兴盛的。比如泉州、上海和扬州;新加坡依托港口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案例二: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与扬州兴衰 古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京杭运河,于是在京杭运河沿岸形成一批商业繁荣的城市,其中,扬州因位于京杭运河南北段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成为运河城市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近代,海运兴起,清末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铁路修通,沿海航线和津浦铁路成为连接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交通运输线,京杭运河的交通运输地位不断下降,加之北段逐渐淤塞,运河沿岸商业城市则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运河航运条件,运河沿线许多城镇,如扬州,也就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 ②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古代扬州: 凭借京杭大运河水路交通区位优势,扬州成为商业繁华的世界级都市。 近代扬州: 因运河淤塞和海运、铁路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兴起,扬州迅速衰落。 ③交通运输布局对乡村聚落选址的影响 传统的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我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分散的乡村聚落进行合并,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聚落。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毛皮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德逊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纽约早期建城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D ) A.矿产 B.交通 C.水源 D.军事 2.推测早期纽约港形成时出口的货物主要是(B ) A.香料和咖啡 B.铁矿和煤炭 C.棉花和小麦 D.毛皮和皮革制品 3、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 A.拓宽经济腹地范闱 B.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C.提高哈德逊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板书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课时作业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有些聚落产生有利影响,而对一些聚落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