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听力理解必备思维背记-备战2023年中考英语考前必背(通用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听力理解必备思维背记-备战2023年中考英语考前必背(通用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5-05 06: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听力理解必备思维背记
1.熟悉命题规律
听力考试时要稳扎稳打
凡是会做的题,要准确,力求做完一题,就拿到该题应得的分数
要步步为营。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控制考试节奏,防止易题不做、能听却不愿意听的行为发生。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自己作主,或能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会充满希望,充满自信。考试也一样,如果能掌控它,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合理分配各门课的考试时间。
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及时调整心态,继续做后面的题目。
1.听力理解试题概述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包括背景知识、人生经验、当前环境,对外界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达到理解说话者意图的目的。
听力理解过程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1)语音识别。听话者对以听觉形式呈现的语言刺激进行初步的解码、编码和加工。
(2)句子理解。以语音识别为基础,通过对字词的语音进行编码以达到对字义的确切把握;进而进行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听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解析句子的结构,确定句子的命题,理解句子的意义。
(3)语篇理解。在单句理解的基础上,以所听到的语篇意义为参照,综合分析篇中各句,联句成篇,推断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及篇段的主旨。
实际上,听力理解并不完全是以上三个阶段或层次的机械运作,这个过程是一种用外部输入信息与听者大脑中蕴藏的认知经验(包括听者所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语法等全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相结合最终完成交际活动的过程。
2.解释听力理解过程的两种模式
解释听力理解过程的两种模式:“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
▲自下而上
在这种模式里,听力理解依照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次序顺次进行,听者先辨别语音语素,再识别词义,再辨析句义,接着理解段意,最后以交际情景为参照完成篇章理解。这种模式把听力理解视为一种多层次连续演进的单向过程,每一层次组成听力理解的必要一环,并为下一层次提供信息。这种模式可以用来解释初学者的听力理解过程,因为他们对所学语言的语法结构、表述方式和社会文化意义等方面还很不熟悉。
▲自上而下
在这种模式里,各个层次的语言加工过程并不按照严格次序进行,各个层次可能同时进行,也可能反向进行。听者可以利用其现有的句法知识来填补在听的过程中误听或漏听的某个词,利用其对某一主题的认知图式(cognitive schemata)框定句式结构和内容范围,或者利用上下文对单个词句进行情景意义的分析。
自上而下的模式十分重视理解过程中背景知识(schematic knowledge)的重要作用。在认知过程(包括语言认知过程)中,背景或认知图式(schema)能帮助人们迅速而有效地认知新的事物,获知新的信息,它是人们头脑中贮藏的有关知识、记忆和经历。
自上而下的模式反映了听力理解过程不但涉及输入方面的因素(如材料的难易度、信息密度、篇幅长短、口语化程度等),而且涉及听者个人方面的因素(如短时记忆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图式激活能力等)。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音的辨析、词汇的识别、语法的运用、上下文的参照和听者对自身经验的借鉴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听力理解过程既有“自下而上”的活动,也有“自上而下”的活动。
3.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词汇知识
外语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式上较之于母语习得更加依赖词汇,是以词为中心的(word-based),而母语的习得则更倾向于一种更加整体的方法(more global approach)。Anderson & Lynch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种基于词汇的成为主导学习方法,并固化为一种习惯,最终使二语习得者的逐词听辨能力甚至超过本族语者,同时也使习得者在听、读理解时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们对整个语篇的加工理解,形成听力障碍。
基于词汇的听力理解策略必将加重短时记忆的负荷,使得一些单词还未被组词成句和及时加工就被遗忘。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除了语言知识以外为了理解话语的含义所有具备的其他知识,如社会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有关的经验图式等。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会起到预期作用、补充作用和对信息的选择作用。
▲记忆
听力材料以声音为载体,这就要求听者具有一定的长时和短时记忆能力,这是听力理解的必要条件。
4.听力能力的构成与描述
任何形式的听力测试都需要明确所测的听力结构,即测试设计者必须明确提出关于听力的能力结构是怎样的,并明确地对所设想的能力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听力试卷结构的设计及试题的编写都必须以这样的构想与描述为基础或依据。
▲听力理解主要考查以下几项微技能:
·在语流中辨别语音的能力(包括理解重音、语调、语气的能力)
·概括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的能力
·理解较为复杂语句及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能力
·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
·分辨观点和事实、陈述和举例的能力
·捕捉重要细节及要点的能力
·推导暗示意义和信息的能力
·理解语句交际功能的能力
·理解说话人意图、态度的能力
▲邹申、杨任明(2000)按照理解的层次把听力技能分为三类:
A. Micro-linguistic meaning comprehension
B. Direct meaning comprehension
C. Indirect meaning comprehension
以上A、B、C三类代表听力技能的三个层次或三个水平:
对于初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按照A层次上的技能要求来命题;
对于中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按照A、B层次上的技能要求来命题;
对于中高级和高级水平的考生,可以按照B、C层次上的技能要求来命题。
5.听力测试的方法
▲分离式测试法
分离式听力测试主要有语音分辨(phonemic discrimination)、同义确认(paraphrase recognition)以及反应评估(response recognition)。
语音分辨: 让考生听一个孤立的词,然后在几个选项中选择刚听到的词。如:
slip sleep
sheep ship
同义确认: 让考生听一句话,然后在几个选项中选出意义最接近的句子。如:
Jack called on his uncle yesterday.
Jack called his uncle yesterday.
Jack met his uncle yesterday.
Jack visited his uncle yesterday.
反应评估: 让考生听一个提问,然后在几个答案中挑选最符合相关语境的答案。如:
Where did you buy this coat
50 dollars
Last weekend
In New York
▲综合测试法
听力综合测试常用听写(dictation)、听力填空(listening cloze)、综述填空(gap-filling on summaries)等题型。
▲交际测试法
交际性听力测试强调考试内容的真实性(content authenticity)和考试题型的互动性。如,听对话、听新闻、听讲座、面试,根据讲述填表。这种测试方法要求完成的任务比较接近一般的交际活动,听力材料要求最大限度的真实性。
以上三种测试方法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
6.听力测试试题的编写原则
▲显化听力材料的口语特征
听力材料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或体现口语的各种特征:
·多用结构简单的句式
·冗余信息较多
·停顿和插入语多
▲强化听力材料的真实性
为保证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命题者应注意:
·听力材料的语言具有真实性
·听力材料反映的交际情景具有真实性
·听力材料适当体现语言的变体风格
·弱化记忆因素对听力理解结果的影响
▲简化多项选择题的选项
听力测试题的备选项里使用的词语和句式越简练越好。
7.听力测试的主要题型
▲利用图画测试听力
实例(略)
▲听写(属于综合能力测试,不完全是听力测试)
·标准听写 主考当场朗读或播放录音,考生准确写出原文内容。
·抽样听写 要求考生边听边完成一段文章中的空白,所填内容可能是词、词组或句子。
·改错听写 考生读到的书面材料与听力材料有某些不同(内容增加或减少),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内容改正文字材料。
听写测试实施的主要困难在于如何看待考生在拼写中所犯的拼写、语法等错误。
▲多项选择题
·单句理解
·简单对话理解
·较长话语片断(对话或独白)理解
▲正误判断题
常用的正误判断题实际上是二项选择题。为了减少猜测答案的几率,也有的判断题在“对”、“错”之外,还增加了“没提到”之类的选项。
与一般的多项选择题相比,正误判断题的测试点要多、要广。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完整句子都可以生成一个正误判断题。
▲问答题
让考生听完材料后,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考生的回答一般有字数或词数的限制。这种限制增加了阅卷评分的客观性,同时对考生的听力理解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试题可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避免答题时猜测答案的可能性。(IELTS部分采用这种试题)
▲记笔记、总结大意
这种测试题不仅对考生的听力能力提出要求,而且与考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关系,适用于水平较高的考生。
2.五大解题技巧
听力考试时要稳扎稳打
凡是会做的题,要准确,力求做完一题,就拿到该题应得的分数
要步步为营。由于人的心理活动具有定势倾向,先前所进行的心理活动往往影响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方向,使人习惯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如果已经出现了错误,往往很难纠正。
控制考试节奏,防止易题不做、能听却不愿意听的行为发生。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自己作主,或能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会充满希望,充满自信。考试也一样,如果能掌控它,就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因而,我们必须合理分配各门课的考试时间。
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及时调整心态,继续做后面的题目。
▲听力技巧1:听辨单词类的答题技巧
  此类题的出题形式多是听句子,从所给选项中选出所听句子里含有的那个单词。此类题的答题技巧是这样的:
  1.先浏览一遍题干,注意比较它们在发音上的不同之处,这样在听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这个不同之处,从而迅速作答。
  2.由于所给选项是四个读音相似、极易混淆的单词,而录音中播放的是一个句子,所以我们要尽量从整体上理解句子,不要只顾逐个听单词,要在语境中确定选项。
  3.平时要注意那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和那些读音十分相近的单词。如thirteen/thirty;close/clothes;present/parent;horse/house;knows/news;bread/break/breath等。
  4.注意区别句子中的同音词。如whether/weather;four/for;two/too/to;where/wear等。
▲听力技巧2:听句子选择恰当答语类的答题技巧
  听句子选择恰当答语是常考题型之一,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景反应能力,要做这类题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
  1.听前认真浏览选项,掌握其意思。
  2.听时要注意听清句子的意思。同时注意对话出现的场景,从语调、疑问词中判断句的类型以此确定回答的内容,回答内容要与问句人称、时态等保持一致。
  3.平时我们还应熟练掌握日常交际用语。听时要正确判断出句子的语言交际功能,正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基础上作出正确选择。
▲听力技巧3:图文搭配类听力的解题技巧
这类题主要是要求学生能把正确的图画语言与所听到的内容联系起来。它具有生动简明的特点。做好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听音”、“明意”。
一是要能听懂句意,而听懂句意的前提是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
二是要具备“读图、识图”的能力。清楚图画中的人物、动作、形态等。
▲听力技巧4:对话理解的答题技巧
  由于对话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听前我们要浏览选项,了解一定的信息,并预测话题及内容。在听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对话中的人物(包括男女),时间(如果有的话),地点(尤其是多个易混的地点及相应的信息),语音语调,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等,同时还要排除干扰,适当地作一些记录,以增强记忆。弄清对话原大意,看清问题,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听力技巧5:短文理解类解题技巧
  短文理解是听力测试中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题型,短文主要为记叙文。但短文与单句和对话不同,有一定完整的思想内容,涉及到的词汇量较大,涉及的知识面也广。它的出题形式为:1.听短文,判断正误。2.听短文,根据所给的问题选择正确答案。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4.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句子。
  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
  1.抓紧听前几分钟的准备时间,先阅读本题的题干和有关选项,有些选项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语法结构就可以选出,到该题录音播放时,核对一下即可。
  2.听短文时,注意听第一句,因为它可能是短文主题句。一般情况下,听完前三句就能确定短文属于哪一类,注意其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有利于对全文的理解。
  3.听第二遍时,注意及时核对尚未完全听清的选项,感到有把握的答案暂放一边。
  4.平时注重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相配合。
附:语篇分析必须掌握的核心方法
▲ 细读首段和尾段
一篇文章的主题句、中心思想往往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这也是我们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常用的方法,着重阅读首段和末段。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在第一段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也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
策略: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s等。
▲克服长难句
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词、各种从句等,有的句子甚至长达好几行。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出题的重点所在。
策略: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
▲比对列举处
标志性的词汇包括:
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
策略:把这些词圈起来,考题中一般会出现四个选项对比,这样非常好在文章中找。
▲重视举例处
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等。
策略: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
▲分析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是英语命题者所青睐的出题来源,因为因果句阐述了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了果、果变成了因,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
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等。
▲识别转折、对比、类比
文章的转折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等。
策略: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时候的查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文章第一段中出现一组对比的概念或事物,这个地方往往会成为考题的命题重点。
▲关注特殊词汇处
中考英语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考生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这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
策略: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汇所在文章位置的上下文,从而推断中其意思。
▲记住数字和年代
英语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考生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
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① 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算的题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
② 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同问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
③ 要注意年份和世纪之间的差别,比如1999 年就是20 世纪,2009年就是21 世纪,也就是说世纪的数字是年份的前两个数字加1。
▲关注专有名词
所谓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以及其他专有名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每遇到专有名词可以用铅笔作上标记,以便如果在题目中出现相应专有名词可以进行快速定位。
▲把握最高级词汇
最高级词汇以及其他一些表示唯一性的词汇由于其意义的绝对性,因而不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也经常成为出题对象。
这些词语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以及以下词汇:only, sole (solely), mere (merely), sheer, simply, entirely, absolutely, just, always, forever, never, none, must, all, any (anyone, anybody, anywhere)等。
▲重视引用处
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中经常引用他人的观点来支持、佐证作者的观点。引文有可能是从正面来支持作者的观点,也有可能是作者通过驳斥反面观点从而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引文间接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所以也是出题考查的热点地区,通常会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对作者态度观点的判断能力。
▲品味段首和段尾
无论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一篇文章往往会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进行说明和论证,每一个段落一般都是一个部分或者层次。
英美人写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章结构都非常规范,因此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经常是该段落的中心思想句,因此也是出题的重点区域,涉及的问题包括了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