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01: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7—P101,完成下表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消费
凭布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单一
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
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主要为衣、食消费
消费总量增长、消费结构优化;
休闲娱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列宁服、中山装
清一色的蓝、灰、黑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风度、个性

匮乏、单调→吃饱、讲究

拥挤、简陋→环境改善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前四大件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
电视机
洗衣机
电冰箱
空调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暴力与贫穷,使共产党失去民心,直到邓小平改弦易辙……中国各项传统与制度获得重新评价,凡是党认为有助于国家恢复的事物都加以支持。邓小平要求共产党拥抱全球资本与资本主义观念……高明的领导班子,积极进取的人民,合作的外国人,再加上一点运气,可以让共产党搭上发展的顺风车。”
      ——泰德·费雪曼 《当世界又老又穷》
2018年11月5日,“会飞的汽车”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7年4月26日
安徽合肥共享单车
磁悬浮
合作探究
1992年4月23日,北京首家麦当劳快餐店落户王府井
改革开放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解放思想
正确领导
人民的努力
参与国际合作
主要原因:
①改革开放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党正确领导、
④人民努力、
⑤参与国际合作、
⑥思想解放……
1、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D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迀,决定变迀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C
3.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A
4.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D
二、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1、交通:
(1)交通设施建设: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全国铁路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②公路:建立起公路网, 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③民航: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④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出行方
式变化:
除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010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并不断走出国门。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2、通讯:
(1)电信: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2)互联网:
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意义: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的演变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居世界前列
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一位。体育事业成就
体育事业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
食:
住:
行:
消费: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风度个性
饮食结构单一,无温饱 吃饱、吃好,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通信: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休闲娱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形成全国电信网
合作探究1
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
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
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展经济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是什么?
合作探究1
材料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会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
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指出:我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以载人飞船、月球探测为代表的科
技成就突出;以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教育、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 ⑥党和广大民众的努力奋斗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我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1
①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要坚持改革开放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④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要坚持科教兴国
3、改革开放后,我国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的变化:衣食住行用
通信事业不断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
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检测题1
D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检测题2
C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检测题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