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课题:13 中国少年说(节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 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恢宏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4.出示字典里中“说”字的义项。根据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判断“少年中国说”中的“说”字的含义。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
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
二、检查预习
1.小对子分段读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第2段,挑战朗读,做到正确、流畅。
3.指名读生字,重点交流“矞、硎、履、哉”的意思,并结合字义再读句子。
4.分段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5.听写本课生字词。
三、分享资料,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预设: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眼里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中国?(富强、独立、民主,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所以作者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2.自读思考,结合注释和资料,理解文意。
自学—组学—汇报
3.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体验,深化情感
1.第1自然段
(1)师生合作读。
(2)对子合作读。
2.师:①中国少年的前程如何?请勾画出第2自然段赞美中国少年的事物。
自学—组学—汇报
预设: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②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美好的语言描绘少年中国的美好前程?
预设:作者对少年中国的无限赞颂和无限向往。
再次朗读第二段
3.师: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师谈话引读,生齐读。再抓住“美”和“壮”两字,师生合作,进一步读出豪壮的气势,读出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4.全班集体配乐朗诵整篇课文。
二、联系拓展 ,深化情感
1.说一说: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先小对子互相说,再推荐几人全班分享。
2.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感受中国今日的发展成就,再次齐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