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样卷(一)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图是某同学筹备的“北京人遗址”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四个选项中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A.打制的石锤
B.磨制的骨针
C.碳化稻粒
D.彩绘陶盘
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根据下表判断,“从”字采用的造字方法是
甲骨文字形举例
造字方法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字例 日 明 河 正借 为征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假借
3.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某宗教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请问此宗教应该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4.右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②处是
A.魏国
B.吴国
C.蜀国
D.西晋
5.“拒谏劳兵作祸基(不听劝谏大兴徭役和兵役,最终埋下祸端),穷奢极武向戎夷(为满足一己私欲,穷兵黩武出兵远征辽东)。兆人疲弊不堪命(天下百姓疲弊不堪被逼得基本没有了活路),天下嗷嗷新主资(终于各地人民呐喊着起义迎来了新的主人)。”唐朝诗人周昙的这首绝句描写的是
A.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唐玄宗统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
C.唐太宗励精图治迎来贞观之治 D.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最终亡国
6.下表是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这可以用来说明
朝代 每人粮食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市斤/市亩)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明代 3.23 346 约1117
清中叶 1.71 367 约627
A.人口激增引发粮食潜在危机 B.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C.耕地增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D.中国农业的提升空间有限
7.1851至1864年的短短14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统治集团内部的决策失误 D.湘军和淮军的围剿
8.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时时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B.反对孔孟之学,提倡民主科学
C.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共和 D.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9.学者汪新、王相坤把他们研究西安事变的著作,取名为“历史在这里拐弯”(见下图),这是因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导致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某次战役情况表
概况 时间:1937年9月
双方:林彪、聂荣臻(我方)板垣征四郎(敌方)
战绩:歼灭日军1000多人,日军死伤惨重
意义: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0.下表是关于某次战役的概
况,据此推测该次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1.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某阶段战略失误作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向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其中的战略失误指的是
A.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B.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C.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D.国共双方战略大决战
12.“政协会一开,给了我耳目全新的感觉。”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样记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景。他回忆:“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折射出新中国政权
A.重视法制建设 B.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C.重视民族平等 D.体现国家独立自主
13.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梳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4.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
C.东风吹绿三春草,党旗映红四化花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15.右图是见证北京在奥运历史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奥运会最早举办是在“西方文明”发源地,这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指
A.古希腊
B.西班牙
C.古埃及
D.意大利
16.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0世纪,朝鲜半岛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制选拔官员。据此可以说明
A.日本和朝鲜等国均是唐朝的附属国 B.亚洲国家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C.唐朝政治制度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 D.唐朝给予周边国家以极大的支援
17.阅读下面的近代早期某事件示意图。该图反映的内容是
A.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B.文艺复兴的出现
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四大发明的传播
18.“日本帝国也只有当它的根延伸到大陆上的时候才能够继续生存和生长,它离开了大陆就必然会死亡。可是美国却残忍地企图砍掉这些根,并企图取代日本,在东亚大陆上推行自己的帝国主义。”这是日本对哪一条约签订后发泄的不满
A.《九国公约》 B.《马关条约》 C.《四国条约》 D.《凡尔赛条约》
19.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材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是
A.各国之间消除了矛盾 B.世界人民的英勇抗敌
C.各种社会制度的多样 D.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20.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图一组图片所示的内容是当今社会消费、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它们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涌运输技术的发展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2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 B C D
22.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下列成就中,属于近代的
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C.刘筠培育湘云鲫 D.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
23. 1912年,主持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A.黄兴 B.孙中山 C.宋教仁 D.蔡锷
24.下列人物,以革命“傻子"自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
A.欧阳海 B王进喜 C.罗盛教 D.雷锋
二、材料分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4分,共52分)
25.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秦汉时代的社会主题,思想学术的统一,也势在必然,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学……不断改造……这促使统治集团向儒家倾斜,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
——滕福海《董仲舒与罢黜百家》
(1)材料一中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他的哪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统治集团选择以尊儒来统一思想”的主要措施。(1分)
材料二:秦汉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一时期汉字字体由小篆演变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把小篆的长方形变为扁方形,把均称弯曲的线条变为平直的笔画,彻底消灭汉字中的象形面貌,基本确定了此后汉字的方块形状、笔画特点字体结构,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字字体发生了怎祥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统一文字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摘编自甘霖《变局》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果。(6分)
材料四:从《齐民要术》达到的水平看,它是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系统总结,是标志着我国传统农学臻于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薛彦斌、崔效杰《对20世纪以来<齐民要术>国内研究学者与成果的分类》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齐民要术》的价值。(2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部门的设置
时间 设置
鸦片战争后 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861年 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
1901年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外交的特点,(2分)并指出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分)
材料二:“抗战的发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坚持、全国军民的卓绝奋斗、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美英苏……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援助,……使中英美间不平等条约得到废除。”废约的实现……是“我国际平等地位之开始”,是“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的成功。”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废约外交》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2分)
材料三:美国及其“五眼联盟”的盟友摆出了一副要打群架的样子,他们的嘴脸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八国联军。……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120年前的中国,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看看世界地图就知道,中国的朋友遍天下,我们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21年3月24日)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的朋友遍天下”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感受。(2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在160字左右)
28. (14分)俄罗斯(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历史发展,改变着自身,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在15世纪、16世纪、17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17世纪末,……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去,帮助他搞维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1分)“他”在经济方面是如何“搞维新”的?(2分)
材料二: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避免“俄国暴动”的?(3分)
材料三: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本框里的材料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四: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根本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正好相反,在于我们生活中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那些特点和情况。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于斯大林主义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
——《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那些特点和情况”有哪些?(2分)
材料五: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
2023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历史样卷(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A B C C D A B C D B A B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C D A C A A D B D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25.(1)核心思想:仁;(1分)举措:创办私学;(1分)
措施:罢黜百家,独崇儒术。(1分)
(2)变化:由小篆到隶书,确定了汉字的基本形态;(1分)
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分)
(3)代表人物:张骞;(2分)
主要成果:①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②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
(4)价值:《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分)
26.(1)特点: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不平等的半殖民外交。(2分)现状: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来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2分)
(2)变化:由不平等的屈辱外交逐渐转变为较平等的自主外交,外交地位上升。(2分)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国际威望有一定的提高。(2分)
(3)原因: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加大对外交流,与许多国家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答出两点即可,4分)
(4)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才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2分)
27.观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2分)
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立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综上所述,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8分)
28.(1)人物:彼得一世;(1分)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厂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2分)
(2)措施: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分)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2分)
(3)理解: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分)
(4)特点和情况: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个人崇拜盛行(或缺乏民主法制监督);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民生活水平低。(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5)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②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③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为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意思相近,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列宁清扫地球漫画
孔子像
2023年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样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