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右图所示为山顶洞人使用的装饰品。这表明山顶洞人
A.从事原始农业生产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已经有审美的观念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政区,每一个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工程 朝代 影响
都江堰 战国(秦)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① 隋朝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明长城 明 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了出许多震古烁今的伟大工程。右边表格中①的工程应为
A.灵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郑国渠
4、中医药经典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从经典中挖掘疫病防治的宝贵经验,可以对当前病毒的应对提供参考。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编写了这样一部经典巨著。这部巨著是
A.《资治通鉴》 B.《医学集成》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5、清代官员杨昌濬在西北任职时有诗《恭诵左公西行甘棠》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他所赞颂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张之洞
6、习总书记曾说过,“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瓦窑堡会议
7、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有段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地道战 C.水上游击战 D.百团大战
8、右表是某初三学生在整理古印度文化时的草稿,阅读表中史实,请你帮他指出其中有误的一项
类别 成就 类别 成就
A.历法 《太阳历》 B.数学 真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宗教 创立了佛教
A.历法
B.数学
C.城市
D.宗教
9、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一个村落里都有磨,……人们穿的衣服由羊毛和大麻、亚麻制成。庄园里通常设有酒坊,农民们可以去酿酒,就像到磨坊里磨谷物一样。这说明庄园
A.是中世纪西欧文明的代表 B.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发展
C.处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D.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10、正如马克思所说: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农业劳动者的土地被剥夺,以及农业劳动者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同时,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领主收取的地租属资本主义性质的地租。上述材料可用来说明
A.庄园经济的盛行 B.西欧城市的自治
C.农业技术的革新 D.租地农场的出现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也不是一个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近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他意在强调文艺复兴
A.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否定了中世纪的文化 D.阻碍了近代经济发展
12、亚当 斯密说:“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文中“美洲的发现”的时间和历史人物分别是
A.1492年 哥伦布 B.1519年 麦哲伦
C.1497年 达 伽马 D.1487年 迪亚士
13、右图漫画中的人和马分别是英国殖民者和名为“美利坚”的烈马。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英国殖民者掀翻在地。与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国际成立
14、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文中的“新起点”是指巴黎公社
A.为无产阶级建立国家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第一次真正意义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走向联合 D.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5、阅读下表中的内容,表中的史料反映的主题是
章西女王宣言 “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章西,谁敢占领章西,绝对没有好下场!”
玻利瓦尔宣言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北美独立战争
16、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小约瑟夫 奈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其中“火柴”指的是
A.绥靖政策的推行 B.诺曼底登陆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萨拉热窝事件
17、右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苏联《和平法令》的颁布 B.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18、1941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现在,日本人帮助我们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辩论已经结束。我们的夏威夷基地遭到卑鄙无耻的突然袭击,美国人的思想障碍解除了。”诺克斯说的“突然袭击”是指
A.德军突袭波兰 B.珍珠港事件
C.诺曼底登陆战 D.莫斯科战役
19、针对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12国成立的“北约组织”,1955年,苏联同东欧社会主义7国缔结《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A.标志着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B.造成了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
C.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加剧了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20、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前民统治获得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是
A.利比亚的独立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纳米比亚独立 D.埃及华夫脱运动
21、当经济势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当环境污染、犯罪、病毒传染等已成为跨国问题,政治却仍然只能在民族国家的架构下发挥效力,其结果是政治失去了对全球的规范力量,也同样失去了处理各种跨国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
A.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B.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于停滞
C.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构建 D.联合国应发挥积极的协调能力
22.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湖湘文化的开拓者是:
A.魏源、陶澍 B.贺绿汀、何绍基 C.屈原、贾谊 D.丁玲、周立波
23.明代茶陵诗派的主要特征是“出于宋元,溯源唐代”,着眼于体制法度和音节声调。茶陵诗派的创立者是:
A.屈原 B.贾谊 C.刘巴 D.李东阳
24.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长沙一书院悬挂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檀联激励着代代湖湘子弟积极进取。该书院是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白鹿洞书院 D.应天书院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臣晁错向汉文帝上《论贵粟疏》指出:“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的主要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的“民可得而有也”的社会局面。(2分)
材料二:清代某地区农业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间 人口数(万人) 耕地数(万顷) 米价(千文/石)
1661年 323.3 58.7 0.963
1685年 332.4 72.7 0.539
1724年 533.6 80.0 0.525
1753年 1651.4 83.1 1.012
1784年 3283.2 89.8 1.412
1820年 4799.2 95.0 2.432
——摘编自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2)材料二表格中该地区前60年粮食产量变动呈什么趋势?(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据表格数据,指出导致该地区后一阶段米价大幅攀升的主要因素。(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认为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人和官员们对1895年威海卫投降的消息震惊不已,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熟悉的体制已经无法拯救这个国家,并意识到中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于是,第一批忠诚志士发出了要求制度性变革的呼声。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弱》
材料三:这是不是一个成功的革命呢?单就推翻清朝政权,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而论,似乎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革命之后的大问题,是如何国家走向现代化?即如何建立一个全民政治的政府,如何从事建设,如何改良社会,虽然有人想到了这些,却未能立刻见诸实行。因此,又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材料四:1917年4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激进却很有预见地指出,国人的思想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蒲实《1917:新文化运动的气运和变局》
(1)材料一中的“自治”运动有何历史地位?(2分)
(2)材料二中“制度性变革”和材料一“自治”运动共同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4分)
(4)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应如何巩固共和政体?(2分)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2分)
27. (12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史料,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 事 件
1984年 “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
1992年 海峡会和海基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008年 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2015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摘编自徐青《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
(1)根据材料,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0字左右,10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5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GDP约占全球的50%,海上贸易更是远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材料二:近代以来海军军力高度集中的年份和国家
海军军力达到或超过50%的年份(部分) 海军军力超过50%的国家
1502-1544 葡萄牙
1594-1597 西班牙
1608-1619 1624 荷兰
1809-1812,1814-1834,1854-1857,1861,1868-1869 英国
1944-1991 美国
材料三: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四:1991年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失,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例如,美国专栏作家查尔斯 克劳萨默在《外交》季刊1991年春季号上撰文,将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后的时期称为“单极时刻”。但是,环视全球便可以看到:欧共体、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东盟等地区大国和地区集团,以及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世界事务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以前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4分)举出“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的历史事件。(1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哪国的海军军力占有优势地位?(2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海军实力的变化有何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现在是“单极世界”吗?请说明理由。(3分)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D C C C B A D A C D A A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B D A D B B A C C C D A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25、【答案】(1)重视农业、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意思相近即可,4分) “文景之治”。 (2分)
(2)趋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分)原因:①清朝前期,耕地面积逐渐增加;②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主要因素:后期人口急剧增加,人地矛盾突出,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
(3)统治者的政策、劳动力的增加、土地的开垦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26. 【答案】(1)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分)
(2)维护清政府统治。(4分)
(3)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2分)
(4)解放人们的思想,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2分)由科技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2分)
27、【答案】(1)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
(2)题目:实现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2分)
论述: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海峡两岸的关系在两岸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发展,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8分)
28、【答案】(1)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分)郑和下西洋。(1分)
(2)英国。(2分)
(3)美国海军军力的提升使其在美西战争中获胜。(2分)
(4)不是,(1分)因为多个大国和地区集团等对世界的影响,说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分)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第7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