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5)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5)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5 10: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五)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 B.半地穴式房子 C.砖木瓦房 D.干栏式房屋
2、某同学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东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同学的名字是
A.燕齐 B.楚秦 C.秦齐 D.秦燕
3、“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段话旨在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5、右图是位于泉州的宋代市舶司遗址。市舶司在宋代的职能是
A.管理海外贸易
B.兴修水利工程
C.调节民族关系
D.负责发行货币
6、康熙曾为一位民族英雄写过一对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这位民族英雄“海外有孤忠”“向东南争半壁”的行为
A.打击了葡萄牙殖民者 B.建立了台湾行省
C.完成了清朝统一大业 D.维护了国家统一
7、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右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A.金田起义;天京陷落
B.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C.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D.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8、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他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A.毛泽东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年-2000年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夺取华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经济合作。日本军方藐视中国作全面抗战的能力和意志,许诺要在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打破日本这一“许诺”的是
A.长城抗战 B.平津之战 C.淞沪会战 D.南京保卫战
10、右表是某位同学的收集的学习资料,阅读表中的内容,据此判断他的学习内容是
人物 刘伯承、邓小平
事件 1947年夏
意义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11、世界著名的古建筑叙述历史的沧桑,更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是世界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下图图片说明
A.早期文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B.古代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
C.海洋文明发展成就领先于大河文明
D.古代文明孕育了近代文明交融萌芽
12、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创立于12世纪的巴黎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成为近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源头。以下选项中,与中世纪大学的出现联系最紧密的是
A.罗马征服地中海 B.政权和宗教的需要
C.西欧城市的兴起 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3、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他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大忙。他就给这个欧洲人所说的“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的壮举是
A.发现非洲好望角 B.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发现”了美洲 D.率船队进行环球航行
14、右图所示事件为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其意义在于
A.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
B.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C.彻底摧毁了君主统治
D.标志法兰西帝国覆灭
15、右图是女工操作珍妮机的想象图。这部机器的使用
A.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B.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
C.刺激了纺织技术的革新
D.标志着“蒸汽时代”来临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做出这些改革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
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17、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时代》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指的是
A.法国和德国 B.同盟国和协约国
C.北约和华约 D.协约国与轴心国
18、“他们只是知道需要某种最大程度上符合本国利益的和平,却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获得稳定的总体和平……正是在他们构筑和平的历史的行为中,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最初伏笔。”这主要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无法长久维持和平 B.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C.调整了大国间关系 D.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19、“由于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英国殖民政府束手无策,孟买16家工厂关闭,政府货物税收减少70%。”材料主要表明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削弱了英国的军事实力
C.促进了印度的民族觉醒 D.激起了印度的国内矛盾
20、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一尼斯河一线。会议最有可能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21、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 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
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 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22、有人认为,曾国藩是事业功名和持家教子的成功典范,下列活动与他有关的是:①创办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湘军 ③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3、近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下列成就中,属于近代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刘筠培育出湘云鲫
2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省是
A.河南省 B.安徽省 C.江西省 D.湖南省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中,如《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识字课本,有一定程度的普及。……大观三年(1109),北宋24路共有学生167622人,……校产中有“学田”115990顷,“房廊”155454楹。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大且如此充裕,不仅是空前的,在宋代也是绝后的。……南宋先后兴建的书院总数达300所以上,书院大多得到官方的支持。书院与州县官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卷)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科目与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海外建设“鲁班工坊”。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1)结合宋朝的社会特征,分析材料一“宋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前代”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师大学堂教育的特点。(2分)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教育有什么变化?(2分)除了材料三内容外,请你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分)
(4)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发展的认识。(2分)
26. (14分)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一: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1)请列举“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来证明材料中的观点。(2分)
【时空观念】
材料二:观察右边地图
(2)某班准备赴图中标注地点开展“走访革命胜迹 感悟党的初心”研学之旅。请任选一个地点,写出该地点发生的一个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发生时间。(2分)
【家国情怀】
材料三: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以“弥天大勇”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6分)
【唯物史观】
材料四:华北有近百万农民参加解放军,东北解放区有160万人参军……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万农民支援前线……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有539万民工支前,并送了担架107700副,大车389820辆,牲畜1009300头,粮食9.5亿斤以及大量的其他物资。
——摘自莫宏伟、张成洁《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
(4)根据材料,概括人民群众为解放战争胜利所作的贡献。(4分)
【历史解释】
材料五:邓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为“消灭贫穷”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2分)
27. (12分)农业、农村问题是国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
——摘自解放初期的一首民谣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
材料二:阅读以下两则材料。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
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
(2)材料二所述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总结的这段经验教训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摘编自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一声春雷”是指什么?(2分)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4分)
28、 (12分) 历史上,遭遇发展中的“危机”,几乎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都曾有过的经历。阅读示意图中的史实,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回答出应对图中ABCD危机各国或国家间合作的解决方法。(4分)
(2)请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出一个具体论题或者观点,并任选3次危机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有序,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字数在120字左右,8分)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A C D A D C B C D A C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D A C D B A A C D D B D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25、【答案】(1)①宋朝经济繁荣;②宋朝重文轻武;③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④印刷术的进步。(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4分)
(2)特点:①科目与专业设置丰富;②中西结合;③学习内容具有实用性;④科目和专业设置近代化等。(答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
时代需求:学习西方;救亡图存(强)。(意思相近即可,2分)
(3)变化: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到输出中国先进文化或教育对外开放)。(意思相近即可,2分)建议: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4)认识:①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促进教育发展;②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③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需求;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26. 【答案】(1)①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2分)
(2)①若选择上海,则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或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或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等任一角度作答即可。②若选择南昌,则从1927年南昌起义的角度作答即可。③若选择武汉,则从1927年八七会议的角度作答即可。④若选择南京,则从1949年解放南京的角度作答即可。(2分)
(3)目的:商讨和平建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等。(4分)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2分)
(4)贡献:人民群众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力资源,促进解放军兵力由弱变强,国共兵力对比发生转变,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4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27、【答案】( 1)土地改革。(2分)
(2)标志: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作用: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②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4分)
28、【答案】(1)A.美国南北战争;B.明治维新;C.罗斯福新政;D.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者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分)
(2)论点:面对危机,人类总能转“危”为“机”,推动社会进步(2分)
示例一论证: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开展明治维新运动,向西方学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局面,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面对危机,人类总能转“危”为“机”,进行制度的创新或者政策的调整,从而推动社会进步。(6分)
A
G.宗教冲突、地缘之争、恐怖主义、环境问题……
F.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危”与“机”
E.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发展危机
D.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危机
C.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B.19世纪中期日本民族危机
A.19世纪中期美国国家分裂危机

“危”

“机”
B
C
D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五) 第7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