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右图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其中主要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图为我国古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生产力的提高
3、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开五星红旗,展示了新时期中国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为了纪念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伟大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因他而命名,他是A.祖冲之 B.蔡伦 C.张衡 D.鲁班
4、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本书是
A.《史记》 B.《水经注》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5、右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率军北伐2、取得郾城大捷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击金军
C.文天祥抗元军
D.戚继光抗倭寇
6、乾隆五十五年,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材料主要说明
A.京剧由多剧种组成 B.戏曲在融合中创新
C.京剧深受帝王喜爱 D.戏曲源于现实生活
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一观点反映出百日维新
A.结束了封建制度 B.实现了自强求富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弘扬了民主科学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这场运动为扬弃和超越旧文化所高举的大旗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反帝、爱国 D.民主、科学
9、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清政府创新科举制选拔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科举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10、右图是抗战即将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建党史上的重要贡献是
A.在党章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并确立其领导地位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1、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他建立的国家和由此形成的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宗教”指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2、法国大作家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雨果的预言有他的历史依据,因为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就源于
A.查理曼帝国 B.克洛维王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八里尔银币”,又称西班牙银元,于16世纪70年代首次铸造后,在25年之内便传遍了欧洲、非洲、美洲和亚洲,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
13、观察右图,图中的银币图片及文字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14、观察右图所示的法典,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B.它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在法国施行
C.早已被法国人民丢弃到历史垃圾堆
D.旨在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15、在比较中寻找规律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比图中两位历史人物进行的改革,其背景的相同点是
A.都增强了国防力量,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B.都是俄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俄国均面临严重危机,都落后于西方强国 D.都废除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16、俄乌冲突爆发后,由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导致欧洲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能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被广泛使用的是
A.煤炭、电力 B.电力、石油
C.电力、原子能 D.石油、原子能
17、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1804年,他完成了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材料中的“他”及其“作品”是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B.达尔文《物种起源》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梵高《夜间的咖啡馆》
18、1918年,列宁曾这样感慨十月革命:“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全世界资产阶级都看到了这个运动,而且了解这个运动。这场火范围很大,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都着起来了。”在此,列宁意在强调十月革命
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开启了俄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C.极大地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D.致使俄国陷入政治经济危机当中
序号 历史事件 重要影响
① 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② 卢沟桥事变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
③ 凡尔登战役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④ 《联合国宣言》签署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右表所示表格中对此次战争相关内容整理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材料中的“另一场战争”开始于
A.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B.西德和东德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1、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军登陆乌克兰敖德萨。当日,乌克兰宣布与俄罗斯断交,俄乌冲突爆发。77年前,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成立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银行
C.欧共体 D.世贸组织
22、北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创立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体系“理学”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 B、朱熹 C、魏源 D、王船山
23、明清时期思想家王船山的思想核心体现在:
A.仁政德治 B.学以致用 C.忧国忧民 D.实践第一
24、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是
A.贺龙 B.彭德怀 C.罗荣桓 D.黄克诚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朝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两宋
概况 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逐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免。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
(1)据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4分)
(2)武鸣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6. (12分)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那时(1894年),中国遭受列强欺凌,面临“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险,孙中山呼吁国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孙中山期望: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包括总统在内的一切官吏都是人民的“公仆”。……成为世界上的“头等民主大共和国”。……孙中山期望,消灭贫富悬殊,实现民生幸福,共富、均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园”。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只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日战争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材料三: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呼吁国人“振兴中华”的历史背景,并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4分)
27. (12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阅读下面两幅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所呈现的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了哪些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3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材料三: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2016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 2018年习近平出席博鳌
银行开业仪式 导人杭州峰会 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发展理念?(5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 随着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子驱动大规模生产的出现 用电子和IT实现制造流程的进一步自动化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1784年,第一架纺织机 1870年,第一条生产线 196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物联网
18世纪60年代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0世纪40、50年代起 现在
(1)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四个阶段”划分的主要依据。据材料指出生产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字数在120左右)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A D A D B B C D B A C A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C B C B A C B C A A D B
二、材料解析题:(25题14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共52分)
25、(【答案】(1)南宋。(2分)
(2)答案一:判断:同意。(2分)理由: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见,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写出两点即可,6分)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2分)理由:人口南迁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唯一因素。一方面,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另一方面,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统治者的重视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写出两点即可,6分)
26、(【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2分)实现振兴中华、民主共和、民生均富。(2分)如果答三民主义的内容可酌情给分。
(2)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得以极大提升,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分)如果答教材中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3)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27、【答案】(1)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西方民主制度。(1分)
(2)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3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和文化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做了行动上的基础。(2分)
(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5分)
28、【答案】(1)原因: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2)题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
论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内燃机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电力的使用把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我国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从而推动生产力进步。(8分)
骨耜
石器
铁制农具
青铜铲
2023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第7页(共6页)